现代英才

首页 > 溧阳印象 > 溧阳人物 > 现代英才 > 列表

陈晓南
时间:2006-10-10 16:39:58   作者:   来源:    点击:

    陈晓南(19082—1993.10)别名晓岚,江苏溧阳人。擅长版画。1930年毕业于无锡美专,1935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学习。历任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中国美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作品有《浇钢锭》、《船台晨曲》、《万古长青》等。

附: 

                               中国铜版画艺术的先驱者
                                ——著名画家陈晓南教授
                                                  芮金川
    著名版画家陈晓南教授(1908年1月15日—1993年10月14日),又名晓岚,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陈家村人,是我国铜版画中国现代题材铜版画创作的先行者之一。
    陈晓南教授于1915——1921年,在溧阳戴埠陈家村小学读书;1921——1924年,在溧阳私立同济中学读书;1924——1926年,在镇江市江苏省立第六中学读书,时任校长是著名美术家吕凤子先生;1926——1927年,在戴埠陈家村小学教书一年;1927——1930年,在无锡市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校长是吴稚晖先生。1930年,应聘去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华侨中学任教半年。1931——1935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先生学画,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深得徐先生的喜爱与栽培。同时,在南京鼓楼小学教美术课,半工半读。1933年秋,家乡溧阳遭受特大洪水,同乡会在南京发起举办一个书画募捐集资展览会。陈晓南出于对家乡的关心与同情,也画了几幅中国画参展,其中有一幅是《觅食图》,画了一弯垂柳,半塘春水,几片芦苇,一个渔笼,三两只翠鸟停息在渔笼上,仿佛忍饥觅食之态,他在画上题了“干戈满地风波恶,如此江湖觅食难”的诗句。这幅画被当时一位达官贵人所购买。当时,他自信自己学好美术,生活是有出路的。     1935——1945年,在南京中国文艺社任美术编辑。1937年秋,卢沟桥“七?七”事变后,随中国文艺社西迁到重庆工作。
    1938年春,陈晓南参加以中央大学艺术系吴作人为团长的“战地写生团,”团员还有孙宗慰、林家旅、沙季同。由渝出川,经武汉赴河南信阳鸡公山,到潢川前线采访写生。这次活动是由郭沫若、田汉同志直接组织领导的。潢川是五路军长官李宗仁司令部的所在地,台儿庄会战大捷后在那里做休整。“战地写生团”访问了三个伤兵医院,慰问了中原地区的军民,并画了许多速写。
    1939年6月,陈晓南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抗日前线太行山、中条山等战地访问,历时半年多,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当时被誉为“笔部队”和“笔游击队”。在这期间,陈晓南画了许多战地速写,撰写了许多报道,陆续在报纸上发表,随后编篡了一套《战地丛书》和《战地画册》。1939年,“中国艺术展览会”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展出,陈晓南参展作品有《难民》、《轰炸后的重庆》等。同年,陈晓南的作品还在重庆参加了由中苏友好协会筹办的“中国近代画展”。1940年秋,由中央大学美术系筹办的“中国画展”到美国、英国展出,陈晓南的花鸟画深为参展者好评。
    1942——1946年,徐悲鸿先生在重庆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实际上是中国美术研究院,聘任张大千、吴作人、李瑞年三人为研究员,陈晓南被聘为副研究员,并兼任徐悲鸿的私人秘书。1946年到1950年间,经徐悲鸿先生推荐,利用“庚子赔款”的经费,陈晓南到英国留学4年,主要是在伦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随鲁宾斯教授学习铜版画。将近毕业的时候,鲁宾斯专门带领陈晓南去拜见了世界著名的大画家勃朗群(1867——1956年)。这位在油画和铜版画方面造诣极高的大师,不但把自己的铜版画赠送给了陈晓南,还特意选了一幅请陈先生带给徐悲鸿院长(此画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1950年2月,陈晓南先生学成归国,并应徐悲鸿大师之聘,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归国途中,又受徐悲鸿先生之托,绕道去新加坡,把徐先生寄存在朋友家中的一千多幅书画共9箱带回国内,这些书画都是极其珍贵的国宝。徐悲鸿逝世后,由廖静文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仅此一事,即完全可以表明陈晓南先生尊师重道、忠于祖国的高贵品质。
    陈晓南先生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以后,于1951年即在著名版画家李桦教授支持下,建立了我国第一间铜版画工作室。1953提9月,徐悲鸿先生因病逝世,周恩来总理指示筹建徐悲鸿纪念馆,由吴作人任馆长,陈晓南任副馆长,负责整理研究徐悲鸿的遗作。1955年,陈晓南编辑了《徐悲鸿彩墨画》一书,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1961年,陈晓南先生编著了《怎样作铜版画》一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也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研究铜版画技法的书籍。同年,陈先生调到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授,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建立了铜版画工作室,进行铜版画的教学与研究。陈先生于1980年主编《英国勃朗群画集》并撰写专文介绍。1982年,陈晓南先生的部分铜版画作品被送往挪威参加展览。
    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及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陈晓南先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铜版画。其中,进行过多次加工的《浇钢锭》表现了炼钢工人劳动的紧张艰辛,以及他们豪迈的英雄气慨。另外一幅《建设中的新北京》,场景壮阔,气象宏伟,充分表达了艺术家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到广州以后,他又创作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作品,更加强调线的表现力,也更富于中国的民族风格。
    陈晓南的中国画继承了徐悲鸿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墨荷,摇曳多姿,生气盎然;他擅长白荷,那厚实洁白的花瓣姿态婀娜,暗透芳香;他的白梅枝干苍劲有力,花瓣圈点结合,略施淡粉,非常别致。他在中国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傅抱石先生有一段评论:“昔查伊璜论画曰,画家而不善画则空千古之阙处,盖画醒时之梦也,梦虽无理而却有情,画不可无理,又必不可无情是其妙处也。故非多读书负上慧作奇梦者不可望涯矣。晓南兄近岁多作人物花鸟,往往见新意于轨度极为难能,予尝谓中土艺事之真谛在得生之全所谓道也。查氏数语虽近而犹未尽也。壬午大寒日记此傅叹,抱石于重庆西郊金刚坡山斋。”这是20世纪40年代傅抱石先生对陈晓南艺事的极高评价。据说,徐悲鸿先生在重庆时,曾对有些老画家说过这样的话:“陈晓南的荷花不在张大千之下。”可见,陈晓南在徐悲鸿先生的举荐下,用中英庚子赔款的经费由教育部委派他到英国去考察学习。解放初,又聘请他回国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致力于铜版画的研究、创作与教学。
    陈晓南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美术与教育事业。他不仅是国内知名的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爱国文艺工作者。抗战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不畏艰险曾两次自愿赴抗日前线访问作画写生,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抗战胜利前夕,为了敦促日军早日投降,他应聘到美国援华抗日盟军总部做对敌宣传工作;在英国留学期间,他怀着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创作了中国画《塞北健儿赛马图》,参加了于1948年7月29日——8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的画展,并获得了荣誉奖;刚解放,他应徐悲鸿先生的邀请,立即回国在中央美术学院筹建铜版画工作室,为培养新中国的美术人才作贡献,表达了他对祖国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彭成一
下一篇:史和平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