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县城历来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图书馆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它较长的历史。据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县督学周国镛口述,溧阳县图书馆始建于1926年,馆址在城隍庙内,旋即并入溧阳县民众教育馆,设有书报阅览室,地址在宝塔湾关岳庙。后又随同教育馆移到文庙内。据教育界人士狄炳坤档案记载,其1932年3月至1935年任溧阳县民众图书馆馆长,后由周家祈接任馆长。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溧阳于当年冬陷于敌手,馆藏书籍、图册及一切设备被毁,抗战前重建五年,略具规模的县图书馆,也就不复存在了。
    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众教育馆在西亭上设有书报阅览室。1949年溧阳解放,由县文化馆接收书架二张,阅览台三张,书报装订本若干册,淳化阁帖拓本半副(文化馆收藏)。
    1952年,县文化馆在南门街(现南大街广场处)开设阅览室,由文化馆郭广森同志兼管。1953年,县财政拨款2000元,由文化馆黄尧中同志负责基建,在公园内建阅览室五间,约120平方米,对外开放阅览与图书外借,先后由史友海、沈海珊、王徽元、潘美勤负责室内工作,并有两名社会知识青年义务服务。
    1957年,因城建规划公园西亭需拆除(后未拆),图书室、阅览室随同文化馆一起搬往溧城镇委楼上办公,停止图书阅览工作。
    1958年,在“一大二公”观念影响下,图书室与县工人俱乐部图书室合并,迁往工人俱乐部内,溧阳县图书馆恢复建制,对外挂出馆牌,启用馆印,自印借书证。实际藏书不多,人员编制不足,行政、党务工作由文化馆统一领导。
    1964年,县政府需用该处举办大型阶级教育展览,决定与工人俱乐部分开,搬回公园原地开展图书外借、阅览工作。
    同年县财政拨款5000元,由文化馆副馆长赵敦堻负责在镇前街建造平房5间,约计120平方米,1965年又由公园搬迁新址,进行图书开放工作,由文化馆党支部统一领导。
    1966年至1970年期间,因“文革”运动的影响,图书馆由封闭到停止开放,管理人员有的被批判,到干校劳动,有的相继调出,书库藏书无人管理,图书和资料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1973年文化馆抽调七名人员,对45000余册图书和资料进行了清理、整顿,重新登记、编目上架,恢复开放外借。这期间由于历史客观因素,工作人员变动,业务水平不高,新书内容政治化、单一化,使图书馆开放工作缺乏吸引力。
    1974年、1979年溧阳地区两次地震,图书馆墙壁裂缝、屋顶漏雨,馆舍四周搭有居民地震棚,室内采光不良、通风不畅,使部分图书资料霉烂、变质、虫蛀。直至1984年,仍有三万余册图书资料长期堆积封存在文化馆内,不能发挥流通作用。
    1981年8月,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溧阳县图书馆与溧阳县文化馆分开。在县文化局副局长虞学焦主持下,召开了有文化馆馆长奚渭明,图书馆副馆长沈海珊参加的分家会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明远也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大家一致同意就地分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条战线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各行各业的工作又恢复了生机,图书馆也是一样,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发展时期,由于书源充足,社会上广大青少年和职工学习蔚然成风,图书工作又出现了新的局面。在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和主管局的领导,十分重视图书工作,一致认为原有的馆舍和设备条件已不适应全县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县文化局要求扩建馆舍的报告,引起了县人大和政协的重视,并作为正式提案,多次提交大会讨论协商。
    1984年10月,经县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县图书馆馆舍与县锡剧团用房全部对调。剧团人员全部搬出,图书馆从基建费中投资10万元,补偿剧团的搬家费用。
    1984年11月,县图书馆搬入对调新址(原图书馆对面镇前街8号)。新馆共有馆舍27间,计596平方米,并有天井场地384.75平方米。馆内部署了出纳台、综合阅览室、传达室、少儿借书处、书库、资料室、办公室、采编室,为开展正常业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从1985年开始,每年办基层馆(室)管理人员图书业务培训1-2次,培训人员6-20人次。
1985年10月29日,全国少儿舞蹈创作座谈会在我县召开,中央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吕志先等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周巍峙副部长为溧阳县图书馆提了词,对我县图书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鼓舞。
    1987年4月3日,为加强图书馆党组织的领导,县直属机关党委批转了本馆建立党支部的报告,由钱增华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
    由于馆舍房屋是50年代建筑的平房,花了近万元的维修费,仍然漏雨、潮湿,馆藏图书还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县文广局于1985年10月又向县政府打了要求翻建县图书馆大楼的报告,县计委于1986年6月,批下溧计发(1986年84号)文件,同意原地拆旧翻建新馆。
    由于县财力有限,文广局研究决定由局督导(原副局长)陆静芬和办事员张天舒、夏云(原影剧公司副经理),于1986年7月赴省文化厅、文化部争取基建经费。上级部门和县政府先后拨款三十万元,于1987年9月18日破土动工,1988年9月底竣工。此次建成的新馆建筑总面积1600平方米,使用面积1306.6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561平方米,阅览室面积249.6平方米,办公室面积31.2平方米。
    新馆增加了人员编制10人,设立正副馆长各一名,下设采编组、外借阅览组、辅导组、资料信息组,以便充分发挥图书馆贮藏书刊、资料,传播科学知识,为发展全县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服务的功能。
    1989年5月至1994年,与县经委联合创办《经济技术信息》旬刊,订户每年上百家,赠送政府各部门及兄弟单位50多份。
    1991年新建50平方米复印室和会议室,加固维修危房300平方米,解决6名干部住房问题。
    1996年,馆舍屋顶平改坡,加层增加250平方米住房。
    1998年成功承办省第三届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理论研讨会。
    1999年,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正式上马,建立了十几万册库藏各类书籍的书目数据库。图书编目和流通管理统一实行计算机管理。
    2000年底投资15万元,购买服务器1台,PC机16台,并租用一条DDN64K专线,建立电子信息阅览室,2001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将网络线路由DDN128K专线改造为光纤电缆,计算机增至28台,终端机6台,并架设WEB服务器,建立了溧阳市图书馆网站,利用网络加强对外服务和宣传,提高了溧阳知名度。
    2004年,更新电子阅览室设备,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同年四月,为离退休老同志举办为期两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17人参加。五月,向全市50余家企业发放了《溧阳市图书馆提供服务调查表》,以加强与企业联系,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九月,更新了馆内全部消防器材,并请消防教官对全馆职工进行了防火知识讲座。
    2005年,调整增配6台电脑及相关设备,建立了电子文献资料室,为读者提供免费服务。五月,扩大少儿图书室面积20平方米,增加阅览桌椅及少儿期刊数量。与溧城镇联合为社区干部举办为期一周的“计算机操作与网络检索知识培训班”,共两期30人参加。同年,在乡镇文化站的紧密配合下,馆领导数次深入革命老区、边远农村开展调查摸底活动,并正式启动在革命老区建立村级图书流动服务点的工作。当年建立村级图书流动服务点18个,每个点统一配备200册新书,每季度更换一批新书,年送书计5000多册次。
    2006年,组织全馆职工认真学习落实《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通过观看讲座,开展讨论和考试竞赛等形式树立文明规范服务意识,开展礼仪文明服务,严格执行公共图书馆文明服务规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007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溧阳市中心平台完全建成联网,为读者服务,拥有电脑40台,可供读者上网查阅资料,交流信息。
    2008年9月市图书馆搬入新建的溧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大楼,新馆总面积5100平方米。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至2008年底,馆藏各类图书计22.8万册,征集地方文献679种2000余件。在编人员20人,有本科生10人,大专生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7人。持证读者6千余人,年接待读者10万人次,建立各类基层图书流动服务点110个,年送书下乡24352册次。08年12月13日,图书馆报告厅举办首次讲座“宋裕农教子育女方法谈”。2009年7月4日 成立菡子文学社,并开办首次写作培训班。
 
历年领导班子、在编人数、馆址
1926年         戴  瑜(馆长)                  馆址:城隍庙
  1.   狄炳坤(馆长)        3人      馆址:文  庙
(后由周家祈接任,一度并入民众教育馆内至1937年)
1952年         文化馆图书馆         1人(兼)  馆址:南门大街
1953年         文化馆图书馆         1人      馆址:公  园
1957年         文化馆图书馆         2人      馆址:工人俱乐部
1958—1964年   何欣木(文化馆委派)   3人      馆址:工人俱乐部
(1964年2人,搬迁至镇前街)
1971—1974年   杨洪茂(文化馆委派)   4人      馆址:镇前街
1975—1980年   虞佩中(文化馆委派)   4人      馆址:镇前街
1981年         沈海珊(副馆长)       5人      馆址:镇前街
1983年9月     王友生(副馆长)
沈海珊(副馆长)       6人      馆址:镇前街
1986年10月    王友生(副馆长)
沈海珊(副馆长)
钱增华(副馆长)       10人     馆址:镇前街
1988年         黄木财(馆长兼书记)
钱增华(副馆长)
王友生(副馆长)
沈海珊(副馆长)       11人     馆址:镇前街
1989—1990年   黄木财(馆长兼书记)  
钱增华(副馆长)
王友生(副馆长)       14人     馆址:镇前街
1991年         黄木财(馆长兼书记)
钱增华(副馆长)       14人     馆址:镇前街
  1.        黄木财(馆长兼书记)
陈正荣(副馆长)       16人     馆址:镇前街
  1.         陈正荣(馆长兼书记)
汪建平(副馆长)       16人     馆址:镇前街
  1.         陈正荣(馆长兼书记)
         汪建平(副馆长)
蒋晓林(副馆长)       16人     馆址:镇前街
  1.         陈正荣(馆长兼书记)
蒋晓林(副馆长)       16人     馆址:镇前街
  1.              陈正荣(馆长)
王宝庆(书记)
戴卓萍(副馆长)
蒋晓林(副馆长)     16人      馆址:镇前街
2003年               陈正荣(馆长)
王桂军(书记)
戴卓萍(副馆长)     16人      馆址:镇前街
2005—2008年8月     陈正荣(馆长)
王桂军(书记)
戴卓萍(副馆长)
宋国忠(副馆长)
赵根伟(副馆长)     16人      馆址:镇前街
2008年9月起  在编20人   新馆址:育才路55号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与图书馆有关的各种文字、实物、图片、音像等资料,以便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馆史。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