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钩沉

首页 > 溧阳印象 > 史事钩沉 > 列表

溧阳寻根记
时间:2008-04-23 12:22:00   作者:   来源:    点击:

    树高百尺,必有其根。江行千里,必溯其源。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读过一本美国作家写的寻根小说《根》,从而了解了美国黑人远涉重洋从非洲被贩卖来美洲并繁衍演变的辛酸历史。八十年代初,一部叫《人证》的电影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这部以二战美国大兵遗孽东京寻母为线索的寻根故事,又向人们昭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千百年来人类永不迷失的文化心理需求。
自此,我开始注意到要寻找和求证自己的出生脉络与家族历史。当时我祖母宋孙竹轩还健在,在她断断续续的往事叙述中,我粗略窥见了一个阀阅门第簪缨世家的传承变迁轨迹。于是我便开始有意识地记录下有关这个家族的传闻和故人行迹。记得当时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写了六、七页稿纸,简括记录了十几位已故先祖的事略。可惜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先后四次搬家,把这份手稿给遗失了。
    时间过去了二十年,直到2005年五月底,我去南京举办个人画展,机会再一次启开了我久已沉寂的寻根之梦。6月1日,应溧水的一位画家邀请,我胞兄裕农也正好在宁学习,于是同往山庄作客。下午看时间还早,我便建议去附近的祖籍地溧阳寻访一下宋氏后裔和旧居。就这么一个念头,又我踏上了历时三年的寻根之旅。
    当天下午5点左右,经过五、六处地点的寻访,我们终于找到了被称为是溧阳宋氏聚居地的新庄村。我们来到村支书宋杰家,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简略地介绍了自己和来意,他很惊奇地说:“你们还是第一个从外地来寻根的宋氏后裔。”因为时间仓促,已经有朋友约定在南京等我们宴饮,所以我要求宋杰帮助做两件事:第一,寻找一下宋氏家谱,哪怕是残本也可以。第二,将现在村里仍健在的70岁以上宋姓老人的姓名以及他们父辈、祖辈人的姓名给我收集一份(可以和我父亲名字比对以了解谱名与排辈)。留下联系方式后,我们就匆匆离开了溧阳。
    一个星期后,我在杭州突然接到宋杰电话,说他们在邻村的一户农家发现了一部叫做《崇仁里宋氏宗谱》的家谱,一共有二十六册。当地人都看不太懂,希望我及时去一趟。这真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好消息!我说让他保管好,我会尽快找时间去。
    回到家里,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年近八十的老父,他也很兴奋。大约过了一个多月,七月的某一天,我和父母、四叔还有不到五周岁的儿子宋元三代人一起前往溧阳。在宋杰家稍息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往两公里外的上宗村。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嫂接待了我们,她一面给大家切西瓜,一面拿出一个栗壳色带底座、制作考究的木箱,上面赫然刻着“宋氏宗谱”四个大字。
    从木箱中取出的家谱为长十六开木刻版本。印刷也很精致,这是我所见到的内容较丰富、完备的古籍宗谱之一。这是一部续修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宗谱,里面记载了溧阳宋氏迁居崇仁里一支共二十一世族人的世系、世表,以及文传、诰命、奏议、艺文,并附有年谱、诗集等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唐代四大名宰相之一的宋璟的直系后裔。大家忙不迭寻找跟自己相关的线索,结果发现我父亲的名字“隆生”也赫然在二十一世的世系、世表中,再往上查就是我祖父“炽曾(凯卿)”和曾祖父“景显(子建)”的名字。
我父亲是1928年生人,修谱时才两岁。还有我生于1929年的大姑妈也有记载:“女一,未名”。这又让大家十分高兴,真是不虚此行!同去的四叔因为出生较迟,自然大名没有入谱。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摄影图板,对宗谱的目录和涉及我们一脉的历代世祖资料全部进行拍照,同时也选拍部分序跋、文传和插图等,大约拍了300余张。
    回到杭州以后,我就静下心来,对所有图片中的文字进行梳理和研究。大约整整半年时间,我几乎每天要化数小时的时间对世系、世表和序跋等进行整理研究,并且利用电脑整理成电子文档,以便阅读和传播交流。在整理杭州一脉的家族人员时,我发现了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目前杭州一脉中辈分最高、现居浙江松阳县的二十世叔祖宋多华。
    记得二十余年前,他曾经来过杭州我家,也提过寻找和续修家谱等事宜。当时正遇国家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父亲又忙于工作,此事仅仅提了个头就搁置下来了。况且,当时他和我父亲从未到过溧阳,仅听上辈说老家在溧阳县城东门外,其余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为了搞清杭州宋氏各房后裔现状,我觉得找到叔祖宋多华十分必要。由于二十余年没有音讯,我们对是否能找到他持怀疑态度。但是,如果不去寻找,对了解近八十年来分布各地的宋氏今人现状的唯一线索就可能断掉。2005年冬,我带着父母和儿子又踏上了去松阳县的旅途。从杭州到松阳大约化了六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县城。干了近二十年的记者,调查寻访对我来说不是难事。我跟着一辆警车,不费什么事就来到县公安局,通过电脑查询,竟马上找到了宋多华家庭的住址和电话。
    十分钟后,我们就见面了。大家分外激动,多华叔祖拉着我的手说:“我好象在做梦一样!真是太好了,真是有根有家。现在我才有认祖归宗的感觉。”他还当即提供了杭州二世祖宋文蔚后人在上海的情况和联系方法。
    自此,我开始构想先编撰一部以始迁杭州先祖叔元公(崇仁里十七世、杭州支一世祖)以下宋氏家人的支谱。我们可以通过修编“支谱”积累经验,为续修宗谱打下基础。况且我们现在能够找到和整理的资料也基本局限于杭州后裔,根据家谱编撰规律,也多是以始迁祖为序另立新谱。因此,我和家族中的前辈和几位兄长商量后决定先修一部《溧阳崇仁里宋氏宗谱杭州支谱》。
    为更加全面掌握宗谱资料,我又与宋杰多次商量,向宗谱收藏者宋阿金(愚溪公后裔)家借来宗谱,我化了八个晚上时间将宗谱从头至尾拍摄下来,共计2600多幅图片。一方面怕收藏者无意中损坏或遗失宗谱,另一方面可以在研究时不直接接触原物以保护宗谱。有了这个近5G的电子版宗谱“图片全本”,对传世宗谱这一珍贵文献来说也算有了一个“克隆兄弟”。
    此后,在杭州的宋家长幼先后数次聚会,填写家庭成员简表。并议定文传人员名单,分别由各位叔祖、叔伯和族中贤达或当世俊彦执笔撰写。
到了2006年3月,我研究发现,溧阳宋杰即为我杭州始祖叔元公五弟宋恒的后裔,与杭州后裔为最亲近一脉。他为二十一世,属于我的族叔辈。5月3日,多华叔祖、我父母、长兄奋求一家三口及我们父子等九人又来到溧阳,宋杰的堂姐宋舒娅等也从南京赶来溧阳。上午,大家与八位现居新庄村的宋氏族老晤面,并初议宗谱续修的事宜。然后我们又去上宗村拜观宗谱,寻访祖坟地。午饭时,舒娅姑还详细叙述了1969年目击族先祖宋晋的大墓被毁的过程。回来后我写就了《宋晋墓被毁追记》一文。
5月28日,我在基本编定杭州一支家人世系、世表以及整理大量旧谱文传资料后,认为有必要当面与上海文蔚公后裔们进行联络和沟通,于是邀约正在平湖休养的多华叔祖一起赴沪拜访承平叔祖。当我把《支谱》草稿出示于他后,得到他和叔祖母的热情款待。他还拿出文蔚公的遗照、仲思曾叔祖的扇面手迹等给我看,同时提供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他们还热情鼓励我做好这件对家族甚至对社会有益的好事。
    几天以后,承祜叔祖、承业叔祖也先后给我打来电话。承平叔祖还邮寄给我一部由曾叔祖宋伯彦编著、1984年香港著名收藏家胡惠春先生出资印行的宋文蔚诗集《说研室诗存》。该书从编纂到出版历时二十余年,对收集到的一百余首文蔚公传世诗作进行了详尽注解,并详细记载了文蔚公的经历、交游与师学传承等,捧读之余,感佩良久。先人学问人品,久萦于怀。
此前,从旧谱中我们已知唐相国宋璟以下至笔者共计六十一世,世系昭然可据。而宋璟以上,仅据《唐书》可考至七代,其余均无确记。为搞清宋璟先世,我开始寻找新的线索。结果在河南商丘宋氏文化研究会的“中国宋氏网”上发现了一篇《宋璟先世考》的文章,最近有人已经多方引征,将宋璟先世考证至微子启共五十八世,自此我溧阳崇仁里宋氏乃始祖微子启后裔,已有确据。由此上推,笔者亦系始祖微子之一百一十八世孙裔。可惜从三十五世至四十四世姓名尚缺无考,有待日后考古发现了。
宋璟出生地为广平南和(即今天的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宋璟仕宦主要活动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卒后回葬故里。现仍有颜真卿撰书的《宋璟碑》存世。宋璟子宋浑也基本在长安活动,晚年受贬卒于江岭。唐天宝年间,宋璟之孙宋陟(字齐坵,系宋浑子)为溧阳尉,因战乱等原因无法北归,便定居于溧阳。近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李白研究》上查检到一篇关于宋陟生平的文章《宋陟何许人》,我才知道李白名诗《赠溧阳宋少府陟》即写给我溧阳始祖齐坵公(宋陟)的。李白原诗摘录于后:“李斯未相秦,且逐东门兔。宋玉事襄王,能为高唐赋。常闻渌水曲,忽此相逢遇。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葳蕤紫鸾鸟,巢在昆山树。惊风西北吹,飞落南溟去。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何日清中原,相期廓天步。”
    嘉庆《溧阳县志》中记载的宋陟史料和我们《崇仁里宋氏宗谱》记载的齐坵公史实基本一致,特别在“迁籍门”一节中注明“宋陟,字齐丘”,这在我们的宗谱上是没有直接写明的。李白为溧阳贞义女写的碑记载:“邑宰荥阳郑公名晏,家康成之学,世子产之才。琴清心闲,百里大化。有若主簿扶风窦嘉宾、县尉广平宋陟、丹阳李济、南朝陈然、清河张昭,皆有卿才霸略,同事相协。缅纪英淑,勒铭道周。虽陵颓海竭,文或不死。”我们也可从中了解到当时齐坵公任溧阳尉时倡导立碑的情形。
    《崇仁里宋氏宗谱》明清时历次修谱的序文中还详细记载了溧阳宋氏各支如宋巷、下梅、井亭、吕庄、南门诸村及崇庄(又名崇仁里,今名新庄村)的分布情况。此谱还重点记述了明代名宦宋臣熙、明末崇祯朝榜眼宋之绳、晚清户部侍郎宋晋、刑部郎中宋邦僡等多位本族宋氏名人。而杭州支始祖宋颐(叔元公)就是宋晋的胞弟,历任浙江严州府知府、杭嘉湖道道员、浙江官书局提调等职。光绪《溧阳续志》人物卷“宦绩”一章中也有宋颐的传记。晚清国学大师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收有《宋叔元观察挽联》:“玉局赖提纲,十载相从,同对青编怜暮景。金台频盼捷,一椎误中,要留黄榜慰重泉。”宋颐长子宋仁寿(树之公)历任近代上海电报局总收支,南浔、嘉兴电报局总办,徽州、绍兴盐局专办等职。次子宋文蔚(澄之公)举人出身,系俞樾门下士,为清末民初之宿儒,晚年定居上海。
    特别令人兴喜的是,崇仁里宋氏后裔中还出了两位兄弟革命家。他们分别是建国后原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林枫(宋书常)和原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秘书长王尧山(宋书模)。
简而言之,我宗宋氏为始祖微子启之嫡传,历经118代传至笔者。其迁徙路线大体如下:河南商丘、山西介休、河北鸡泽与南和一带、陕西西安、江苏溧阳、浙江杭州、上海等。
    《溧阳崇仁里宋氏宗谱杭州支谱》终于在2007年9月完成。每每在翻阅历代序文和相关“规条”时,先人们追根溯源的执著和殷殷之情让我感慨不已。如《溧阳宋氏合谱叙》中说:“吾宗子孙有能修德建业、砥节砺行,不必都上卿,纡青紫倌铜墨,第为士为农,各尽其道。毋旷尔职,毋愧尔心。上法文贞之行,庶几不负为文贞之裔焉。传曰:学,则庶人之子可以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可以为庶人。贵贱岂有常哉?人顾自力何如耳,能自力则族因之以贵,弗自力则族因之以贱。”又如《规条》(家规)中有关尊敬长辈的条文中说:“ 长上或以爵、或以齿、或以德,凡尊于我者,待之必须尽礼。尝见亲族中有恃父兄官贵者,有恃自己财富者,有恃抱负文学者,每自立崖岸,轻忽长上,彼固自为志得意满矣,不如旁观者笑之,终于有损无益。此等小器轻薄之徒,吾不愿见子孙有此。” 这些看来是对本族后裔的训喻和宗亲子弟的告诫,已远远超出了其本意。即使对今人、哪怕与宋氏无关的人们也具有敦睦教化功能。
    大约经历了三年多时间的寻根之旅,拂却前后3000多年的历史尘垢,家族往事也在眼前变得清晰生动起来。其中有仁德为怀的国君、有以文载道的学士、也有骄横毁国的昏君,也产生过为建立新中国历尽艰辛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更多的则是恪守家风、耕读传家的平民。在缅想先人的仙履行踪时,我常常有如面对古人的亲切和对光阴荏苒的感叹。每当经过或陌生或熟悉的土地,流连于都市的一街一巷,徜徉在湖山胜迹之间……,我经常会与古人进行无声的对话和神思的交流。有谁知道,多少年前我的祖辈、祖辈的祖辈不曾在这片土地上和我一样遥想当年和展望未来?!
    三年里,我先后十余次回溧阳寻根考察,先后还到访过埭头、竹箦、前马、别桥、天目湖等各处,对溧阳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产生了由衷的喜爱。如今又在溧阳、苏州、无锡、绍兴等地认识了很多宗亲,也因为寻根与文史研究而结交了不少文友。最近又获睹宋巷宗亲宋国忠提供的收藏于溧阳的广平文贞公传世画像及唐玄宗制书题头(仿件)的照片和宋浩生收藏、续修于民国五年崇本堂重辑的《宋氏宗谱》(电子影印版)。首次发现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右仆射李纲给我们溧阳二十九世祖凤池公编纂的首部宋氏宗谱《庆传录》题的序,以及绍兴二十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宋朴(三十一世祖兴九公)的墓志铭,这些史料均十分宝贵,对南宋史研究和浙江绍兴宋氏源流研究也不无裨益。倡修《溧阳宋氏宗谱》和开展溧阳宋氏文化研究的工作也在着手进行,真可谓喜事不断。
    令人神往的寻根之旅到这里也许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延续生命和人文传家之旅才刚刚开始。愿我族人、后代以弘扬华夏文化为己任,承续广平文贞公之风教,继往开来,为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再铸辉煌。
           刊于江苏溧阳文联《天目湖》杂志2008年第二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俞樾与宋氏一家的交游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