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省“非遗”专家组李勇等听取了市文化局关于溧阳“非遗”普查申报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普查资料,重点查看了申报省级“非遗”项目的文本、图片、音像等材料。专家组认为:溧阳地域文化特色鲜明,“非遗”资源丰厚丰富,要按照“非遗”16个门类,包括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及传统体育与竞技等,细化普查,摸清家底。专家组对我市采取挖掘、整合、恢复、展示,逐步建构“非遗”文化“一村一品”的做法表示肯定。
目前,我市已有8个“非遗”项目列入常州市级保护项目名录:社渚镇嵩里跳幡神,社渚镇蒋塘竹马灯,戴埠镇太平锣鼓,溧城镇泓口丝弦,社渚镇大田村跳五猖,社渚镇乘马圩冻煞窠,社渚镇跳祠山,竹箦风鹅制作技艺等。社渚镇嵩里跳幡神已列入省级保护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