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钩沉

首页 > 溧阳印象 > 史事钩沉 > 列表

考识狄斯彬 ——《金瓶梅》关涉一位溧阳籍官员之辨述
时间:2009-03-10 15:10:40   作者:   来源:    点击:

 [摘  要] 《金瓶梅》在写政治人物时涉及到了一个溧阳籍官员狄斯彬,历史上真有其人。和史实比较,小说中的人物既有艺术真实,也有历史真实。但小说作者对史实改造过多,容易形成人们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误解,需要辨明。同时,由塑造这个人物可以体察《金瓶梅》写官员时所用的史实“我化”手法。还可以由作者对狄斯彬的熟悉程度推测小说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的身份。

《金瓶梅》中的狄斯彬形象

    《金瓶梅》是一部人物辐凑、布局繁杂的巨幅写真,腕底春秋,展示出明代社会的横断面和纵剖面。小说所写人物,据朱一玄编《金瓶梅词话人物表》统计[2],前后出场者竟有853人之多。因其为首部文人独创小说,写人突破了此前《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模式化的窠臼,使人物性格表现得更为多面性和复杂化。狄斯彬形象的塑造即为一例。

    《金瓶梅》第48回“曾御史参劾提刑官,蔡太师奏行七件事”这样写道:

    这 里 曾 公 将 批 词 连 状 装 在 封 套 内 , 钤 了 关 防 , 差 人 赍 送 东 平 府 来 。 府 尹 胡 师 文 见 了上 司 批 下 来 , 慌 得 手 脚 无 措 , 即 调 委 阳 谷 县 县 丞 狄 斯 彬 ─ ─ 本 贯 河 南 舞 阳 人 氏,为 人 刚 且方 ,不 要 钱 , 问 事 胡 突 , 人 都 号 做 狄 混 。 明 文 下 来,沿 河 查 访 苗 天 秀 尸 首 下 落。也 是 合 当 有 事,不 想 这 狄 县 丞 率 领一行人,寻 访 到 清 河 县 城 西 河 边。正 行 之 际,忽 见 马 头 前 起 一 阵 旋 风 , 团 团 不 散 , 只 随 着 狄 公 马 走 。 狄 县 丞 道 : “ 怪 哉 ! ” 遂 勒 住 马 , 令 左 右 公 人 : “ 你 随 此 旋 风 , 务 要 跟 寻 个 下 落 。 ” 那 公 人 真 个 跟 定 旋 风 而 来 , 七 八 将 近 新 河 口 而 止 , 走 来 回 覆 了 狄 公 话 。 狄 公 即 拘 了 里 老 来, 用 锹 掘 开 岸 土 深 数 尺 , 见 一 死 尸 , 宛 然 颈 上 有 一 刀 痕 。 命 仵 作 检 视 明 白 , 问 其 前 面 是 那 里 。 公 人 禀道 : “ 离 此 不 远 就 是 慈 惠 寺 。 ” 县 丞 即 令拘 寺 中 僧 行 问 之 , 皆 言 : “ 去 冬 十 月 中 , 本寺 放 水 灯 儿 , 见 一 死 尸 从 上 流 而 来 , 漂 入 港 里 。 长 老 慈 悲 , 故 收 而 埋 之 。 不 知 为何 而 死 。 ” 县 丞 道 : “ 分 明 是 汝 众 僧 谋 杀 此 人 , 埋 于 此 处 。 想 必 身 上 有 财 帛 , 故 不 肯 实 说 。 ” 于 是 不 由 分 说 , 先 把 长 老 一 箍 两 拶 , 一 夹、 一 百 敲 , 余 者 众 僧 都 是 二 十 板 , 俱 令 收 入 狱 中 。 回 复 曾 公 再 行报 看 。 各 僧 皆 称 冤 不 服 。 曾 公 寻 思 道 : “ 既 是 此 僧 谋 死 , 尸 必 弃 于 河 中 , 岂 反 埋 于 岸 上 ? 又 说 干 碍 人 众 , 此 有 可 疑 。 ” 因 令 将 众 僧 收 监 。 将 近 两 月 , 不 想 安 童 来 告 此 状 。 即 令 委 官 押 安 童 前 至 尸 所 , 令 其 认 视 。 安 童见 尸 大 哭 道 : “ 正 是 我 的 主 人 , 被 贼 人 所 伤 , 刀 痕 尚 在 。 ” 于 是 检 验 明 白 , 回 报 曾 公 , 即 把 众 僧 放 回 。 一 面 查 刷 卷 宗 , 复 提 出 陈 三 、 翁 八 审 问 , 俱 执 称 苗 青 主 谋 之 情。 曾 公 大 怒 , 差 人 行 牌 , 星 夜 往 扬 州 提 苗 青 去 了 。 一 面 写 本 参 劾 提 刑 院 两 员 问 官 受赃 卖 法 。 正 是 :污 吏 赃 官 滥 国 刑 , 曾 公 判 刷 雪 冤 情 。虽 然 号 令 风 霆 肃 , 梦 里 输 赢 总 未 真 。

    从这段文字可以获知:狄斯彬是河南舞阳人;为人刚直正派;虽然作为县丞手中有权,却不贪婪敛财;但任职断案不明事理,有“狄混”的绰号。从他办理事关重大的苗天秀一案来看,“不由分说”,夹打众僧,俱令收狱,以致各僧皆称冤不服,可见是个糊涂官。所以张竹坡据此评说,“不如不糊涂要钱矣”。并且在《金瓶梅》第65回“吴道官迎嫔颁真客,宋御史结豪请六黄”里,李瓶儿二七,玉皇庙吴道官受斋念经做法,狄斯彬再次出场:

    那日午间,又是本县知县李拱极、县丞钱斯成、主簿任良贵、典史夏恭基,又有阳谷县知县狄斯朽,共五员官,都斗了分子,穿孝服来上纸帛吊问。西门庆备席在卷棚内管待,请了吴大舅与温秀才相陪,三个小优儿弹唱。

    对这两段内容略作比较,很显然,48回中狄斯彬为县丞,此处错写为知县,“彬”字误刊为“朽”。张竹坡评这件事说:“全县祭,先按众官在此,为下文一唬成趣,又便侈张其热”,意即写这些人用以烘托场面气氛。从人物性格方面来看,这里的狄斯彬又有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特点,竟为了一个权恶土豪的小妾“穿孝服”、“上纸帛吊问”。

史籍中的狄斯彬

《明史·马从谦传》(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提到狄斯彬:

    提督中官杜泰乾没岁银钜万,为从谦奏发,泰因诬从谦诽谤。巡视给事中孙允中、御史狄斯彬劾泰,如从谦言。帝方恶人言醮斋,而从谦奏颇及之,怒下从谦及泰诏狱。所司言诽谤无左证,帝益怒。下从谦法司,以允中、斯彬党庇,谪边方杂职。

    狄斯彬的传,附于其后,略为一句:“允中,太原人。后屡迁应天府丞。斯彬,从谦同邑人。” 简略到他的职位升迁情况也没有象孙允中那样能一句带过。查《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狄斯彬,应天府溧阳人,明嘉靖二十六年榜三甲第一二七名进士。”这些史料过略,无从知道狄斯彬的详细情况,大概的情况是:狄斯彬系溧阳人、嘉靖间进士并任过御史,因“杜泰事件”刚直反腐被贬谪到边远的地区任闲杂职务。

    这就有必要从溧阳地方史料入手,考察狄斯彬生平的详细情况。《溧阳县志》始修于宋乾道八年( 1172年),清·嘉庆李景峄等修、史炳等纂的《溧阳县志·宦绩》有如下记载(也可见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版《溧阳县志》):

    狄斯彬,字文仲,冲从子也。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第,授行人,擢御史。会光禄少卿马从谦以奏论中官杜泰乾没禄银,坐诽谤。斯彬劾泰如从谦言,竟下从谦法司,而谪斯彬边方杂职。得宣武典吏,寻擢南京兵部主事。日本入寇,陪都震惊,斯彬面陈方略于某尚书,江上藉无恐。继而备兵荆湖间。九溪蛮素交通豪民,肆行剽掠。至是,惮斯彬威信,屏迹无敢复现。擢本省参议。致仕归,修葺家乘,别撰《山居野志》,是即县志也。其赋役门,首斥四司重复之税,并东南、西北乡科敛不均,所驳正一准巡抚欧阳铎书册。万历三年,应天府尹汪宗伊见此书,乃毅然照旧该派,计减平米九千三百余石、编银六千三百余两,实有功一邑云。著述备见《艺文志》,祀乡贤。

    这段文字说明,狄斯彬根本未担任过阳谷县丞或者知县,也未在清河县(有研究者认为是今山东临清)任职。《金瓶梅》托化《水浒传》而来时,作者有意对地点作了改动:将《水浒传》中西门庆是阳谷县人,武氏兄弟和潘金莲是清河县人,颠倒过来,并把相距甚远的阳谷、清河二地连为毗邻。所以,小说中的两地,也属文学化的虚构,所谓“狄县丞”实系子虚乌有。上述史料提供了狄斯彬后期担任军籍要职,文韬武略,力御外侮,威慑蟊贼,政绩显著的情况。尤其可贵的是,在他告老还乡、著书立说之际,不忘减轻农民负担,致力减免苛捐杂税,且效果显赫,延为后例。这一民本思想及其作为,清·钟于序《厘弊实绩》,给予狄斯彬很高评价。

    狄斯彬乡贯溧阳,祖籍天水,非河南舞阳人

    在嘉庆本《溧阳县志·始迁》里,有狄斯彬先人情况的记载:

    狄英,字天秀,天水人。随宋高宗南渡,举贤良方正,任江浙省副使,开府溧阳。致仕,遂居胥渚里,今狄氏祖也。

    狄氏渊源,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辨证》和《通志·氏族略》的说法,狄氏出自姬姓,前1060年周成王封母弟孝伯于狄城(今山东高青县一带),后人以狄为氏,至今巳有三千多年。见于史籍者,有古贤人狄仪,有孔丘弟子卫国人狄黑,汉时有博士狄山。以后出现历史记载的大段空白,意味着原有中原狄姓的消亡。

    到十六国时期,才出现新一支狄氏,即被《宰相世系表》尊为狄仁杰远祖的狄伯支,《元和姓纂》所谓“狄山子孙,代居天水”。天水狄氏源自羌人,即《汉书》所记之“狄”,为后起狄姓之渊源,[3]世称天水望。唐、宋时期是狄氏家族的鼎盛时期。唐代有名相狄仁杰、名士狄谦、学者狄道,宋代有大将军狄青、朝议大夫狄遵礼、大理寺丞狄栗等文臣武将,真是名贤辈出,誉满天下。元朝开始,由於改朝换代,政冶和氏族的斗争殃及整个狄氏家族,不少狄氏后裔受狄太后等朝庭要员之株连,惨遭追杀和迫害,于是狄氏家族元气大伤,渐趋衰落,整整一个朝代,销声匿迹。明清以后再起生机,明代有狄冲、狄斯彬等入朝为官,清代也出过稍有名气的画家狄大琛。由此可知,南宋天水狄氏望族培养出了一个“举贤良方正,任江浙省副使”的狄英,并且他成为溧阳一带狄氏之祖。狄英1128年南渡时系天水何地人?史料未说,从天水北道区狄家台狄姓聚居的情况看,或可疑为出自那里。狄斯彬与先祖狄英虽然时间相距300多年,但改变不了他祖籍天水、乡贯溧阳的事实,而《金瓶梅》说他“本贯河南舞阳县”显然是作者的虚构之笔。

 “涤虑洗心,无不小补”:狄斯彬被写进《金瓶梅》的原因

    苗天秀被害案,是反映《金瓶梅》政治生活、反映晚明时期社会现状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了官员的升迁和贬谪、当时社会政治驾驭司法、金钱毒荼政权等重要方面。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韩南《金瓶梅探源》以及周钧韬先生《金瓶梅素材来源》考证,苗天秀一案,实本于公案故事《港口渔翁》,最早版本始见于《百家公案全传》。故事讲述一个乐善好施的富翁蒋天秀在乘船前往京城的途中为仆人和艄公所害,后来艄公被捉拿归案偿命,而那位仆人董某却逍遥法外,竟至成为一个富商。不料,轮回报应,自己也碰上强盗而死于非命。《金瓶梅》对此作了不少的改动:蒋天秀变为苗天秀,仆人董某变为苗某,在故事的细节上出入亦多。由于苗员外一案,苗青通过王六儿向西门庆行贿,买通权臣蔡京,反而使清廉的曾御史被贬。符合艺术真实的是:御史曾孝序尚且不保,狄斯彬这个小县丞后来结交大有靠山的西门庆,为李瓶儿二七烧纸带孝就不难理解了。石昌渝、尹恭弘在其《<金瓶梅>人物谱》中指出:《金瓶梅》认为,贪官是天下造成的,它写了唯一的一个清官曾孝序,因为他清,就要丢官,清官在这个社会里是行不通的,在揭露社会真实情况这一点上,《金瓶梅》要比《水浒传》深刻和广泛一些。[4] 此说是一针见血!奸佞当道、忠臣遭贬是十六世纪后期《金瓶梅》那个时代的寻常事。与此有关的史料也可以佐证。《明史·杨允绳传》、《明史·马从谦传》载:

    光禄丞胡膏伪增物直,允绳与同事御史张巽言劾之。下法司按验。膏窘,言:“玄典隆重,所用品物,不敢徒取充数。允绳憎臣简别太精,斥言醮斋之用,取具可耳,何必精择?其欺谤玄修如此。”帝遂大怒,下允绳及膏诏狱。刑部尚书何鰲当允绳仪仗内诉事不实律绞,帝命仍与巽言杖于廷。巽言夺三官。膏调外任。居五年,允绳竟死西市。先是,有马从谦者,以谤醮斋杖死。穆宗即位,赠允绳光禄少卿,予一子官。天启初,谥忠恪。膏寻以贪墨被劾,诛。

    马从谦,字益之,溧阳人。嘉靖十年举顺天乡试第一。越三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出治二洪,有政绩。改官主客,擢尚宝丞,掌内阁制诰。章圣太后崩,劝帝行三年丧,不报。稍进光禄少卿。提督中官杜泰乾没岁钜万,为从谦奏发,泰因诬从谦诽谤。巡视给事中孙允中、御史狄斯彬劾泰,如从谦言。帝方恶人言醮斋,而从谦奏颇及之,怒下从谦及泰诏狱。所司言诽谤无左证,帝益怒。下从谦法司,以允中、斯彬党庇,谪边方杂职。法司拟从谦戍远边。帝命廷杖八十,戍烟瘴,竟死杖下。而泰以能发谤臣罪,宥之。时三十一年十二月也。久之,光禄寺灾,帝曰:“此马从谦余孽所致耳。”隆庆初,恤先朝建言杖死诸臣。中官追恨从谦,沮之。给事中王治、御史庞尚鹏力争。帝以从谦所犯,比子骂父,终不许。

    马从谦反贪不成,竟获刑狱,连“戍烟瘴”的惩罚都得不到,被杖毙于廷堂之上,贪赃岁银钜万的杜泰却被皇帝宽恕,人妖颠倒,竟何以堪?这就是十六世纪末中国的社会现实。悲剧在于马从谦、杨允绳们太忠直。相比而言,两人虽都被杖杀,杨允绳后来被平反,子嗣获职,奸人终究被株,但马从谦竟沉为百年积冤,未有见明之日。狄斯彬和他们同属一党,能在那个时候落个善终,实属不易。嘉靖皇帝不仅感怒于马从谦的死且不悔,就是继位的明穆宗以“骂父”之嫌,给其未予昭雪冤情。但他还是重评了杨允绳,余党一派从此复起,如狄斯彬等干了很多“有功于一邑”的事。所以,在《金瓶梅》的作者来看,狄斯彬还是一个应该重视入书而不致获罪于眼下皇帝的时事人物,于是他就责无旁贷的被安排来审理事关重要的苗青一案了,用心不可谓不良苦者。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里说:“其关系世道风化,惩戒善恶,涤虑洗心,无不小补”或有拔高小说主旨的成分,但以此观狄斯彬被写进小说,还是恰如其分的。

    考识狄斯彬的意义

    1、查证到《金瓶梅》写人关涉到了一位天水籍官员,历史上真有其人,但小说描写和史料记载出入很大,需要辨明。

    《金瓶梅》写狄斯彬的性格特点,仅突出了其“刚直正派,不贪财”的一面,说他问事马虎、缺乏心智谋略,显然有悖于历史,属于杜撰、虚构一派。事实上,狄斯彬乡贯溧阳,而祖籍天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他登进士第后,官至御史,因杜泰事件,受马从谦反腐倡廉事株连,被贬边防杂职,任典吏;后升至南京兵部主事,倭寇扰海入侵之时,他以谋略使江防稳固。他在荆江治兵期间,使当地匪患绝迹,最后到省参议的位上告老还乡。他撰写方志、改派减税,确实有功于一邑。其所作所为,在当时确实称得上是一个清官。作者保留了他在“杜泰事件”、“重税改派”“抵御倭寇”等事实中表现出来的“直而不贪”的优秀品质,而对他后来的任职、晚年生活情况不甚清楚,故而杜撰了“胡突”一说,并给其“狄混”的绰号。马从谦比狄斯彬刚直有余,在当时影响很大,但他未写入《金瓶梅》的原因是,作者对当时未予平反的政治案件持谨慎态度。

    2、由狄斯彬这个人物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真实性,可以体察到《金瓶梅》的作者写官员对史实的“我化”手法。

    孟超在《<金瓶梅>人物论》的前言里说,《金瓶梅》的作者对于自己所处的生活,有深切的体验,却没有驾驭,他是站在作品人物的同一水平线上,描写人物和人物的生活,这些描写是真实的却又是短视的[5],可谓一语中的。我们注意到:《金瓶梅》的人物是为了作者实现某种创作旨意而杜撰出来的,如34回,51回中提到的城市下层游民尤手、郝贤等。但是,写政治生活中的人物,小说却注意到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结合——“我化”。细考《金瓶梅》中提到的文武官员,似皆可见于宋、明两代之正史、杂史和野史笔记,即使张竹坡认为用谐音法造作而成的何其高、宋乔年等人,也于史中可觅踪迹。考《金瓶梅》所写文武官员,其中有五位为嘉靖间进士,他们是曹禾(见于49回)、凌云翼(见于65回)、狄斯彬(见于48回, 65回)、黄甲(见于65回)、赵讷(见于65回、77回)。对上述五人的生平事迹核校于史,多有相符之处。所以,《金瓶梅》所写这五位进士是历史真实人物无疑,其中除赵讷外,曹禾、凌云翼、狄斯彬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黄甲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他们在中进士“释褐”之前,基本上都默默无闻,知名度不高。同史实相较,《金瓶梅》写狄斯彬显然注意了史实,并按自己的写作需要进行了“我化”处理:抓住其刚直不贪的一面,又杜撰其乡贯和绰号,以防招来不测之祸,作者认为不需要的,务去旁枝。显然对狄斯彬的祖籍天水已是无暇顾及,或不想理会了,故而未题。

    3、由作者对狄斯彬的熟悉程度推识小说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的身份。

    关于《金瓶梅》的创作年代,也有嘉靖与万历两说,研究者一般认为后者为是。如小说中引用的《祭头巾文》,系万历间著名文人屠隆之作;写西门庆家宴分别用“苏州戏子”、“海盐子弟”演戏,为万历以后才有的风气,都可以作为证据。虽然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但语焉不详。从写狄斯彬的情况看,我们认为小说写于嘉靖时的可能性也不大。狄斯彬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其后擢升为御史,嘉靖三十一年发生马从谦案,这是当时一个影响极为重大的政治事件,也就是这个案子,使马、狄二人的声名震于当时。马从谦死后始终未赦,未披忠名;而狄斯彬不久被起用,有忠直之誉。所有这些,在万历时才成为定局。狄斯彬所撰《山居野志》,在万历年间流传社会。万历三年,应天府尹汪宗伊见此书,照旧该派、减免了溧阳一带的赋役。作者深入了解这些之后,以“我化”之法写狄斯彬入《金瓶梅》。所以,小说当写于万历年间。郑振铎、吴晗所论书成于万历之说,理应不容置疑。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据卷首“欣欣子”序说,是“兰陵笑笑生”。古名“兰陵”之地有二,一在今山东峄县,一在今江苏武进县,以何者为是,尚无定论。这位“笑笑生”究为何人,也至今无法确认。袁中道在《游居柿录》中说作者是“绍兴老儒”,谢肇淛《金瓶梅跋》说作者是“金吾戚里”的门客,皆语焉不详。后世人们对此提出种种猜测和推考,先后有王世贞、李开先、屠隆、徐渭、汤显祖、李渔等十几种不同的意见,但尚没有一种意见能成定论。考识狄斯彬,并不能使我们充分肯定《金瓶梅》的作者是一个具体的什么人,但我们可以由此做一些推证。廿公《金瓶梅词话·跋》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盖有所刺也。”沈德符云作者系“嘉靖间大名士”。这些说法,略去其他,《金瓶梅》的作者是一“巨公”、“大名士” 应该是不错的。这在写入狄斯彬这个人物时得到了印证:他必须对那时的政坛变化非常熟悉,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即或他就是一个政治地位不低的官员;他一定稔熟当时的商业活动,即或他兼做一位官商,他太知道金钱干预司法和影响官员升迁的作用了;并且他还是一支如椽巨笔,能手为心话,不仅对当时凡庸的日常生活有细腻的感触,而且对公案小说颇有研究,使得御史曾孝序面对苗田秀一案,展露了秉公执法的人如何败出政坛,用张竹坡的评语说,“更显蔡京、西门庆之恶”,想保持生计活路的“狄斯彬” 们如何放逐灵魂,拜倒在官商脚下,追随西门庆,以至给其一个小妾叩头上香。《金瓶梅》的作者要具备这三个方面的条件,那么他并非是一个等闲之辈,也绝非一般的书会才人、说唱艺人所能充任。

注释:

[1]语言研究(总第27期)[J].[EB/OL].http://www.modernchinese.com.2003.9.

[2]朱一玄.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外三种:古典小说资料书序跋选编、金瓶梅词话人物表、儒林外史人物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6.

[3]渠船福.破 解 狄 仁 杰 家 世 之 谜[EB/OL].http://www.dsyjh.126.com.2003.1.

    [4]石昌渝、尹恭弘.金瓶梅人物谱[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8.

[5]孟超.金瓶梅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3.1.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第五章:金瓶梅词话与明后期长篇小说.

[2]王志武.金瓶梅人物悲剧论[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9.

[3]金瓶梅人物大全[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3.

[4]叶桂桐.金瓶梅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1998.8.

[5]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M].山东济南: 齐鲁书社.1987.1.

作者简介:

蒲向明(1963—),男,甘肃省天水市人,陇南师专科研外事处处长、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区域教师教育研究。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发表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怀念恩师狄兆龙——纪念狄兆龙诞辰一百周年
下一篇:宋葆麒先生传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