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首页 > 文化动态 > 列表

《麦田里的守望者》及其中文版本研究
时间:2019-03-29 14:06:23   作者:lylib   来源:溧阳图书馆    点击:

《麦田里的守望者》及其中文版本研究
作者:刘晶晶
       二次大战后,美国在社会异化、政治高压和保守文化三股力量的高压下,形成了“沉寂的十年”,而首先起来反抗的是“垮掉的一代”,文学上就有了“垮掉派”。杰罗姆.大卫(J.D)塞林格却不是“垮掉派”,他独树一帜,创作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但是该书的主人公霍尔顿实际上是个“垮掉分子”,是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只是他还没有放纵和混乱到“垮掉派”那样的程度罢了。他只是想逃离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中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在麦田里,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做一个孤独的守望者而已。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全球畅销书,尤其在美国,自1951年出版以来再版无数。据统计,1961年就发行三百五十万册;1981年发行一千万册;1996年发行一千六百万册。而现在的全球发行量已超过六千万册,中文版也超过一百二十万册。
     这部长篇创作源于塞林格194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冲出麦迪逊的轻度反叛》,他讲述了霍尔顿与女友莎莉.海耶斯一起约会、跳舞,去百老汇看伦特夫妇的演出,结束于霍尔顿半夜喝醉酒后打电话给莎莉,告诉她会去跟她一块修剪圣诞树。情节与《麦田》基本相符,不同的是霍尔顿从寄宿学校归去而不是《麦田》里被学校开除。这个短篇当时准备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却发生“珍珠港事件”,就不合时宜了。
      1944年5月2日给他的导师伯耐特的一封信中说,写了六个关于霍尔顿.考菲尔德的短篇,但他暂不想发表,以供写长篇时使用,并放弃用第三人称写,用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写,这样文字就会有一种更直接、更个人化的感觉。
     1944年初开始动笔写一个由霍尔顿.考菲尔德口述的长篇小说。
     1944年10月15日,他在法国参加战斗的同时,《星期六晚邮》发表了《最后一次休假的最后一天》。
     1945年7月初,他在纽伦堡医院写的给海明威的一封信时,说写了两个短篇小说,一些诗歌,一个剧本,里面包括一个
    1945年10月《君子》杂志发表《这个三明治没有蛋黄酱》。
    1945年12月在《科利亚氏》杂志发表短篇《陌生人》。
    1945年12月22日,在《科利亚氏》杂志发表短篇《我疯了》。
    1946年5月回到纽约后写了短篇《霍尔顿.考菲尔德在公共汽车上》,却被《纽约客》杂志退了稿。
    1946年12月21日《纽约客》刊登了《冲出麦迪逊的轻度反叛》。
    1949年在萨拉.劳伦斯学院演讲时提到了罗伯特.彭斯,《穿过麦田》启发他想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书名。
     1950年秋天《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到了结尾,终于完成全书。年底书稿交修《纽约客》打算刊发分章节,却被拒绝刊发。
      1951年7月16日,利特尔—布朗推出《麦田里的守望者》精装版,定价三美元。《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一直停留三十个星期,最后达到第四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整整用了十年时间完成。
    1951年的初版于现在已价格不菲,我带来的是利特尔与布朗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的英文原版平装小开本。
       百度百科在介绍此书时说这部小说于1983年引入中国,其实是一个错误。早在1963年我国资深的老翻译家施咸荣先生就已翻译了全本,同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属于“供内部参考”书籍,印数极少,市场上也流通不多,现在基本看不到这个版本,偶有出现也价格不菲 ,我收藏了一本且品相还不错。我们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中文版本基本上都是施咸荣老先生翻译的。
百度百科说的1983年版也是由施咸荣在1963年版的基础上二十年后(1982年)的重译本,由漓江出版社1983年7月出版,之后重印了多次,2003年2月又再版一次。后来施咸荣在1992年又修订了一遍,交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而且这个版本还首次全译一起收入了塞林格的《九故事》和《木匠们,把房梁抬高些》。这个版本也多次重印,并首次印了精装豪华本。但读者群中流通最多的版本是由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我读的最早的也是译林版。1993年,施咸荣先生去世。1998年9月译林出版社推出“现当代系列”丛书时是首次出版的译林版《麦田里的守望者》,译者也是施咸荣先生,译文选用的是1992年浙江文艺版。译林出版社一共出版了大概9个版本,其中6个是施咸荣译文,3个是选用孙仲旭译文,分别是1998年“现当代系列” 版(平、精)、1999年“世界文学名著系列”版(又称“全译普及本 ”,俗称“小字本”)、2006年中英对照本、2007年双语译林版(首次选用孙仲旭的译文,孙仲旭是业余文学翻译家,2014年8月28日因抑郁症在广州自杀,年仅41岁,短暂的翻译生涯却翻译了30多部译作,比如我们熟悉的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农场》等)、2008年译林名著精选版“软精装插图本系列”(号称国内唯一一套软精装世界名著)、2010年“经典译林”版(卖得最好的版本)、2014年“纪念版”、2018年“中英全文”版和2018年“塞林格作品”版(4本,纪念塞林格一百周年),后两个版本也是选用孙仲旭的译文。其他出版社如北方文艺、敦煌文艺、北京燕山、远方、时代文艺、作家(2010版)等有几十个版本,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施咸荣和孙仲旭的版本。我见到的台湾万象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最早于1993年出版,译名为《麦田捕手》,英文是The Catcher in the Rye,“ Catcher”的意思是捕手,棒球队的捕球手,“捕手”更符合原意,属于直译;而“守望者”比较有诗意,表达了终极关怀,首译者施咸荣先生的翻译已深入人心,而棒球运动在中国内地不为大众熟悉,在美国、港台比较流行。
       我还发现了一个翻译小问题,男主角Holden Caulfield的中文翻译。  
      施咸荣:霍尔顿.考尔菲德
     孙仲旭:霍尔顿.考菲尔德
                     霍尔顿.考尔菲尔德
     台湾:侯登.考尔菲德
     百度:霍尔顿.考尔菲尔德
                 霍尔顿.考尔菲德
         在翻译风格上,主要流行的是施和孙的译文风格。施咸荣先生完全是直译,翻译时句子结构能不变化就不变化,时常会出现不那么口语化的文字。由于他的译本比较早,一些词翻译得现在看上去有点迂。有人说是有一种“翻译腔”;孙仲旭先生没有拘泥于英语语法,句式上要顺畅的多,但词汇很杂,如“悠着点”(北方方言)、“靓仔”(粤语)、“这厮”(明清小说)、“在下”(古语)、“撩”(现代语)等,这些词语在单个句子里很漂亮,但在整本书的同一个人物里会让人觉得有些混乱。
       今年是塞林格诞辰一百周年,2月1日,《英国卫报》刊发了塞林格之子马特.塞林格的专访,透露父亲有长达50年的写作未公布于世,他和父亲的遗孀科林.奥比尔.塞林格女士将尽快整理这些作品并予以发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溧阳市图书馆举办故事妈妈讲故事 第二期绘本故事活动--《我的心像一座动物园》
下一篇:溧阳市图书馆举办第十二期主题亲子共读故事会——《100层的房子》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