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遗存

首页 > 溧阳印象 > 文物遗存 > 列表

溧阳名寺——报恩寺
时间:2005-04-30 17:27:46   作者:   来源:    点击:

  报恩寺为溧阳名寺。旧寺座落在溧城外黄家村,新寺座落在秀丽的天目湖畔。旧寺古色古香。新寺泰国式风格,四周林木参天,临于烟波浩淼的天目湖北侧。报恩寺点缀其间,给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美妙感觉。新旧两寺重建于1994年,新寺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
报恩寺历史变迁:
  报恩寺之名,系取自《佛说心地观经》和《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报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禅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萧衍天监(公元502年-519年)年间。原址在溧城西北50华里处,在今上兴、上沛镇一带。
  报恩寺的建立正值佛教鼎盛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皇帝都笃信佛教,佛教几乎成了“国教”。梁武帝信佛教,曾4次舍身于建康(今南京市)城中最大的寺院同泰寺。他对佛教的推动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唐诗人杜牧曾歌吟:“南朝三百六十寺,……”可以想见当时崇楼峻阁、高台宝塔耸入云天的壮观景象。
  原在溧城西北的报恩寺于唐代武宗会昌(公元841年-846年)年间废弃。至北宋哲宗元礻右五年(公元1090年),本县人高先将报恩寺迁至溧城东南的黄家村。南宋时,宋徽宗赵佶宣和(公元1119年-1125年)年间更名为神霄宫,后又复改为报恩寺,由丞相李纲书寺名匾额。臭名昭著的南宋宰相秦桧的弟兄秦梓隐居溧阳报恩寺旁,于是报恩寺也别称秦公寺,又因寺近下桥(今作夏桥),故当地人又称下桥寺。进士出身的秦梓长子秦火育作了《报恩禅寺碑记》,可惜碑记未能流传下来。清仁宗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大殿与千佛楼毁于火灾。清文宗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据守溧阳四年间(公元1860年-1864年)报恩寺被拆毁。清德宗光绪《溧阳县续志》记载:“报恩寺,在秦公桥,毁于兵,同治(公元1862年-1874年)年间住持某建平屋三椽,经大慧僧募建两进。”重建的报恩寺大殿在抗日战争(公元1937年-1945年)中为日寇焚毁,仅剩山门外几十米黄墙,壁上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寺前有数亩大的一片树林,林中还有几座(俗称石龟)上载石碑。
  建国后,在1951年土地改革中,寺中僧人因需自食其力,参加体力劳动。报恩寺只剩下9间破平房,4个住庙僧人共分得9间屋及地基1.2亩,可耕地2亩。土改后,全县大部分僧人回家分田分地,寺中有一名僧人就地还俗后参加工作。
  报恩寺自南朝梁天监年间始建至今已历约1500年,移至今溧城城外黄家村也历900余年,尽管迭遭兵燹后屡毁屡建之举,仍可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
  已知民国之后报恩寺住持法师:
  德辉法师:本邑人,自太成法师由镇江金山寺派来后,接受住持职责,自己返回上兴埠寺庙中,不知何时圆寂。
  太成法师:原籍江苏如皋。他是镇江金山寺住持太沧法师之胞弟。他精于医术,能行医、开处方、针灸等,样样精通。他研究过卦象,熟悉易经,能看地理风水,曾被无锡大资本家荣德生聘去占卜,被荣氏家族称为“活神仙”。自文质法师来寺后,便将住持交付于他后,调往常州清凉寺任原职。
  文质法师:本邑南渡人,为人忠厚老实,住持职责。若干年后,他将住持传与实恒法师。离寺后,回南渡一寺庙中,不悉何时圆寂。
  实恒法师:原籍江苏如皋。因儿时体弱多病,成长后,父母将其送往佛寺为僧,以求免灾免难、多福多寿。原在句容隆昌寺出家,后调来报恩寺接住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圆寂,享年67岁。
  智清法师:原籍江苏东台,1923年生。原也为句容宝华山隆昌寺知客师。土地改革后,在我地随实恒法师养猪、种菜、种田,历经磨难。他始终皈依佛祖,从未脱离佛门。参加农业劳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后,溧阳市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报恩寺前任住持实恒法师已圆寂,由他继任住持。而今他发展吸收了数十名徒弟。他曾任溧阳市佛教协会会长,天目湖区及溧城镇黄家村两处报恩寺悉赖其艰苦化缘经营,已具相当规模,功劳卓著。2003年11月份圆寂。住持传与能仁法师。
  报恩寺文物:报恩寺迄今为止,曾留下两件文物,一为(俗称石乌龟),一为石井栏。
  :用作碑座之物。因上面已无碑石,故不知何年何月遗留文物,现移置于天目湖区报恩寺内,今载《重修报恩寺记》。这件石制品也是古代所遗文物,可供信士及游人参观。
  石井栏:这件井栏石系我市古井栏之冠,有确切的年代记载。它最早置于今城西门外的唐代零陵寺(今溧阳宾馆处)。唐代时,零陵寺中有一井称澄观井,此乃澄观法师所掘,此井栏石后称“唐井栏”。宋代后,此井栏后又迁至溧城外黄家村报恩寺前。上世纪90年代初迁往北郊凤凰公园内,建亭安置。这是我市保存独一无二的、千年以上的唐代文物。井栏石四周刻有记叙:“维(句首语气词)唐元和(公元811年),五月甲申,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常住(通驻)石井栏并石盆,并充供养。”后署“大匠储卿、郭通”刻石。清代嘉庆时,溧阳知县陈鸿寿(字曼生)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用)来造井栏。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不朽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偈虽不刻在井栏上,却说明一段因缘。此井栏至今已经历1190余年,可谓溧阳古文物中的长寿者。1957年秋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诗人吟咏报恩寺:
  题报恩寺权公方丈元·仇远

金渊(指溧阳)多宝地,此地殊幽深。
  一锡(锡杖)得安稳,岂必栖山林。
  临池照佛面,见竹空人心。
  江枫千百年,时作海潮音。
  注:仇远(公元1247年—公元1326年)字近仁,一字仁父,号山村民。浙江钱塘(杭州)人。元代大德中起为溧阳州教授。著有《金渊集》(金渊,即濑水,投金濑)、《无弦琴谱》。
  过报恩寺清·吴嘉稷

  城南一古寺,红叶落秋田。
  佛殿大门锁,僧房小径穿。
  鹊巢风坠木,马屎晚生烟。
  畴昔论文地,荒凉断碣边。
  注:吴嘉稷:本邑人,清代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恩贡,官泗城府同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下一篇:世界最早的运河——胥河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