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首页 > 溧阳印象 > 文学作品 > 列表

家乡的芦苇
时间:2007-07-09 10:31:01   作者:   来源:    点击: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我的家乡在溧阳市北部的长荡湖畔。我最喜欢在小村后面的湖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是那么的充满生机和诗意。
  站在湖堤上,我对着眼前那一片片芦苇深深的凝望。
  眼前的这一片芦苇,它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湖畔一方贫水脊土,舞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寻不出现实意义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漂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芊芊芦苇,在湖畔扎根,无拘无束;在小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侯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目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之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像素衣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这眼前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沙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船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一茎芦花在秋风中招摇,也许不算什么,但白茫茫的一片,就算得上是风景了。我很奇怪,芦花的灰白,是冷的色调,却不使人望之而生寒意,倒显得暖暖的。它轻柔蓬松得像一团梦,一个季节就躺在这样的梦里,由是少了些许刻板和肃杀,多了些许灵动和温软,这或许是最有韵味的秋光。同处于一个季节,由芦花我最先联想到的却不是菊花,而是不同时的油菜花,这恐怕得归因于芦花和菜花某种性气上的酷似:纯然一色,群集为景。芦花之美,正得益于此。不过,较之菜花,它更具有一种淡泊、安详、散逸的风韵,因而更加叫人心仪。可能是西风太过强劲的缘故,那片芦花微微地往东斜倾,瘦茎稍带一点弧度,而白羽似的花像旗帜一样横飘,偌大一片芦苇没有一点纷乱之相,清爽得像一个天庭饱满神清目朗的老学者梳理得很顺的头发。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与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苏轼同歌。在绵绵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率直和苦涩。
  那片芦苇是什么时候长在那儿的呢?我不知道,我相信旁人也不会关心这个。芦苇是不求人知的,它是大自然的儿子,自荣,自枯,好在也没有人刈割它为柴薪。在那些我们忽略了它的季节里,它也绝不会是一片不堪入目的荒芜,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在它由嫩绿变成墨绿再变成黄褐的生命历程中,它亭亭玉立的地方都该是一个美的所在。它虽是草,却以树的姿态挺立,有关尊严的生命高度,它虽清瘦,但袅娜妩媚,透出窈窕淑女的风神。苇丛中,有翠鸟栖过,有蝴蝶飞过,有鸣蝉叫过,有萤火虫亮过,有蛐蛐儿唱过,还有金子般的阳光银子般的月光频频地来。美,无处不在,只是常人的感觉已迟钝了。一个有闲情逸致的人,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坐观这片充满生机和诗意的苇丛,怕真的抵得上十年尘梦。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我们一路向前。眼前的这一片芦苇,是一个令人产生美的遐想的地方。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那句尽人皆知的一句话:“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徜徉湖边,我陶醉在家乡芦苇的生机和诗意中,久久不忍离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石山雅韵
下一篇:天目湖之歌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