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钩沉

首页 > 溧阳印象 > 史事钩沉 > 列表

董海川与溧阳
时间:2008-05-13 10:26:15   作者:   来源:    点击:

    了解中国武术文化和武术历史的人都知道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大名,以前民国出版的《武侠奇人传》和《雍正剑侠图》的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董海川,《雍正剑侠图》是天津说书艺人常杰淼的精心之作,常年在京津线上说唱,火爆不衰。解放后,此说唱本又被政府专门组织一个写作改编班子,把文字压缩在六百万字间而出版。民国时的常州人徐哲东是武术评论家,在国技论略中也专门介绍了八卦掌、董海川。在2000年世界各地有五万名八卦掌爱好者到董海川的家乡参观、凭吊。
    出生在河北,长期在北京的清朝人董海川与江南的溧阳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董海川在肃王府显艺之后,来学艺的人蜂涌而至,董因人施教、且根据来人原学的少林或形意、炮捶……等,稍加改造,融入道家的转掌之中,加上八掌理论授艺於人,形成了各派各式的八卦掌风格和技巧。董后年迈告老出王府,不久就被三徒儿史六(史计栋),以妻子养父的名义迎养在家,先后将近二十年。经过多年的酝酿,终于在晚年创造出一套真正全部由自己独具匠心的柔身八卦掌,且自己亲手编写了拳谱、秘诀、图线,装订成册,拳与谱最终传给了史六一人。
    光绪八年董去世,史又购墓地、又制办棺木厚葬,光绪九年又树碑立传。(此墓地狄兆龙民国二十四年间专门去北京祭拜、摄影并抄录文字,文革期间当地百姓怕红卫兵破坏把墓碑隐埋地下,1981年由李子鸣、康戈武发起的保护董之墓而重新挖出并经北京市委同意、支持而迁葬于万安公墓。2008年4月5日在原址上已矗立起一座价值400万的汉白玉的董海川雕像。)史娶二房,而无子息,把柔身八卦掌的拳法和董公亲手绘的拳谱都传授给了爱徒山东人杨荣本和于庆进。并把董公身世之谜一同告诉了他俩。宣统元年史六逝世,杨荣本只身一人闯关东,身边留有董公抄本,而原本被于庆进带回山东老家。
    “九·一八”后,杨参加抗日联军,失败后孤身一人逃难至江南宝华山削发为僧至宜兴,后收溧阳城人彭袭明、王永昌、狄兆龙为徒,传授八卦掌,三年后又挂单溧阳夏桥的报恩寺,在溧阳城进进出出三年,王永昌等全文抄录下董之抄本拳谱、歌诀、线路图等。在夏日浩月当空,师徒四人纳凉於高高石头夏桥拱顶上,谈论古今,福源和尚讲述董公坎坷的一生,让他们激动、欣喜不已。
解放之际彭去了香港,新社会狄兆龙开始带徒弟,文革后期狄老与王永昌二人为怕八卦掌失传,八卦掌才开始向外传播,才使广大溧阳人认识八卦掌。
    八卦掌是十分珍稀的拳种,比如象南京市这么大的一个省会,文革以前还没有一位能打八卦掌的武术家。连八九十岁的老武术家也仅闻其名。
    狄兆龙从七十年代末到近九十年代末,二十多年来常年全国四处云游,带了近二三百名徒弟,传播普及了八卦掌。狄代表江苏省出席全国二次最大的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并获奖牌,出访过新加坡,上过中央电视台,拍过纪录片,出过武术书。而王永昌集一生的武术经验,创编了龙行系列拳械七种套路,并为八卦掌理论添上浓重的一笔。王先生撰著的“柔身八掌论”,完全可与历史的武术理论家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相媲美。“柔身八掌论”文字精美,文义通畅,论点准确,含义深刻。朗朗上口,谈后齿间留香。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本武术书中有这样精彩的论文,他极大地提升了八卦掌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提高了溧阳地区的八卦掌弟子的技击、技艺和理论水平。
    纵观狄兆龙、王永昌二位先生的一生,他们几十年在中华武术的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不为名、不为利,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武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溧阳赢得了荣誉,在日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他们无愧是溧阳的名人,中国武术界的名人。解放近60年了,笔者到如今还未发现有哪一家、哪一本书中介绍董海川的生平事迹是详细的,是站得住脚的,都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而我根据王永昌的文稿而创作的董海川三十回长篇小说在武当杂志从2007年1月起连载到今年三月份,共计15个月,武当杂志读者超过三十万,反响很好,至今未见异论出现。可见史料较真实性。
    目前,全国流行的五大派(尹、程、史、梁、张)八卦掌套路中,我们的八卦掌就是与他们大不同,一是掌式规范、齐整,拳势相连,母掌、子掌含义清晰,内容丰富深刻。难怪参加过武林大会的八卦掌北京选手到溧阳一看此拳式就说:“董海川在史家是留下了好东西。”凭此现象可以初步推断;董海川的身世、拳路都在溧阳,溧阳是正宗地传播了董海川的八卦掌武术文化。也更说明了狄兆龙在北京的名气为什么那么大,受到了那么多人的崇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故明太仆寺卿宋如园先生暨配张淑人行状
下一篇:丹青妙笔写人生——记老一辈艺术教育家姜丹书先生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