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钩沉

首页 > 溧阳印象 > 史事钩沉 > 列表

“吃点心”的由来
时间:2008-08-10 10:03:40   作者:   来源:    点击:

    “吃点心啰!”每到中午用餐时,溧阳人都会这么说。点心,按理说是一日三餐以外的附加餐,不属正餐之列。可溧阳人所说的点心和中饭为同一概念,吃点心就是吃中饭。而真正的点心却叫幺餐,一般在下午三点左右吃。溧阳人为什么把中饭叫作点心?追根溯源,还得从溧阳地区的农耕历史说起。
    居住在太湖流域长江下游的溧阳人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业,一年夏秋两熟,以种植水稻、三麦(元麦、大麦、小麦)、桑棉为主。在古代,溧阳地区地广人稀,种田要种出去几里远,一到农忙时节,农民起早摸黑在田里劳作,中午这顿饭根本没时间赶回家吃,只能由家人送到田头。中饭比较简单,只要爽口熬饥就行,一般是白粥挤巴团或糊汤奶块头。垫垫饥而已,故只能称为点心。
    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田间劳动都由男人承担,而女人因裹着小脚,根本不能下田干活,只是在家纺纱织布,烧烧洗洗、带带小孩及喂猪养鸡等,男人自然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据老辈人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农忙时早晚两顿饭最要紧,早上一般吃米饭,不吃粥,吃得饱饱的才有力生(气)去挑担、去锄田、去收割。而中午送到田里的点心光喝粥或糊汤是不熬饥的,必须加些挤巴团或奶块头才熬饥,这样有力生做生活。挤巴团和奶块头是溧阳的传统特色食品,现在的年轻人别说吃了,连见都没见到过。其实,这两种仪器制作起来非常简易。挤巴团:将面粉或米粉放入盆内用水调成半干状,手蘸蘸水抓一把,挤成椭圆状的团子,扔进滚开的白粥锅里,再烧几滚,团子浮上粥面就熟了。而奶块头制作更简易:将面粉调成半干状用调羹刮,刮进开水锅里,将剩余的面粉稀释后倒进锅内,烧开后,一锅糊汤奶块头就做成了。奶块头又叫“来块头”,因其色泽乳白如奶块,制作简便而来得快。这两种食品味道独特,咬在嘴里香喷喷,韧皱皱,上了年岁的人都吃过。可以设想,当年轻的丈夫从早上下田干了半天活后正当饥肠辘辘之际,年轻的妻子撑着遮阳伞拎着点心,踮着三寸金莲,袅袅娜娜地从狭窄的田埂上走来,丈夫扔下手中的锄头,迎上去接过妻子手中的瓦罐,坐在田埂上狼吞虎咽地吃点心。妻子一面用手巾给夫君擦汗水,一面和丈夫亲热地交谈着,小夫妻俩比肩而坐,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的庄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一幅多么浪漫而有诗意的田园风景图画呵!
    溧阳人的幺餐才是真正的点心,一般在下午三点左右吃,同样由家人送到田头。这幺餐的花式品种就多了,家境好的,妻子准备个团子、粽子、茶叶蛋,家境差的一般是粗粉饼、香瓜饼或焖山芋。说起这粗粉饼,它又是溧阳的传统特色食品,它是由石磨将小麦磨成粉,经过三道筛后带有麸皮的粉制成的,包一些剁碎的腌菜,嚼在嘴里香喷喷、鲜斩斩的,味道好极了,我小时候常吃,可惜现在已绝迹了。
    溧阳人把晚饭叫夜饭。因天黑点灯才吃,故叫夜饭。种田人这顿夜饭最要紧,饭必须煮得爽落落的,下饭菜也很讲究,家境好的都有鱼、肉、鸡之类大荤,条件差的除了炖鸡蛋、腌菜酱油头和青小菜外,还有落苏(茄子)烧黄鳝或腌菜花爆田鸡。那时,田野里到处都是田鸡黄鳝,只要会捉,便能信手捉来。几盅老酒、几碗饭下肚,一天的疲劳全消,洗把脚上床,第二天一早又力生刚刚地下田了。
    由此说来,溧阳人早先并不把中饭当成主餐,真正的主餐是早饭和夜饭,点心和幺餐充其量只能说是辅助餐。直到现在,那些从农村迁入城里来的人家,依然保持着晚饭只吃干饭而不吃稀饭这古老的习俗。
    “吃点心啰!”这亲切的乡音在溧阳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已萦绕了几千年了。年轻的朋友们,当你坐在餐桌前,面对丰盛的午餐,你能想到此刻我们的老祖宗正坐在田头吃点心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吃点心时的生动写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记忆马家村
下一篇:崔岕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