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你走进别桥镇浪圩村。
早年,浪圩写作浪屿,是浩淼长荡湖里的一块高地,水中高地,古语称屿。水乡湖荡中有高墩台地,自然有人生存栖息,日早岁长,就形成一个湖上村落,村落四周,岸时散见滩涂,村人围滩造田,称圩,圩里可耕耘作物,涝时湖水荡漾,浪花飞溅,长者就以浪圩名村。不知多少年代过去了,湖水也慢慢变浅了,散滩也变成一年两熟的圩田了,浪圩养育了不知多少代村民,不知多少代村民也创造了传统农耕文化。
浪圩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名龙溪,北接古漕河,南连古胥河,大约有三里路长,龙溪上,曾有六座青石砌筑的古桥,如今,桥已改建,仅存古老桥石散见桥堍。龙溪长年清澈,春夏绿如蓝,秋冬静如墨。龙溪西畔,有蒋陈谢范四姓,蒋姓在南首龙头,范姓在北端龙尾,四姓耕读传家,平常平淡平凡,虽然无名列青史正史的人物,但是春耕水田年年熟,秋捕鱼鲜船满仓,和睦相处,安宁生息,繁衍成七十二条巷道。龙溪西畔,曾有蒋陈谢范四姓祠堂,风吹雨打,多少岁月,如今,族人只知祖训地,幸存残缺石刻,弃墙脚下,石刻上,有祥云双鹿石榴树,仍依稀可辨。龙溪西畔,有一条三里路长的石街路,长条青石,经历风霜雨雪,岁月磨砺,虽光滑油亮,却大多断残碎裂,平平仄仄,溪畔有三十二道码头,青石层层叠叠台阶,曾几何时,女人晨起担水回家烧茶煮饭,男人晚来水边洗净汗水尘埃。
你走进一条条东西横贯的巷道,巷道有碎块青石铺地,巷道两侧,老屋排列,鳞次栉比,
农家门上,风吹日晒,色彩暗淡,许多门已锁关,仅留存当年痕迹。
你想,这些不就是浪圩村人乃至我们的祖辈创造的农耕文化吗?今天,我们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了,面对这些即将消逝的文化遗存,你感叹不已,你又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