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遗存

首页 > 溧阳印象 > 文物遗存 > 列表

百丈沟
时间:2008-07-23 14:47:28   作者:   来源:    点击:

    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百丈沟。
    百丈沟在溧阳颇有一点知名度,是我的旧游之地,现已湮没无痕了。
    人们大都是从一则遗闻中知道百丈沟的。据说,曾历任六部尚书的宰相史贻直,一次随乾隆皇帝下江南,当龙船在长荡湖中向溧阳进发之时,他向皇上禀报家乡的山川风物,有意夸大其词地说:“有千里长山、百里长沟……”其中的百里长沟,指的就是百丈沟。
    史贻直似是而非的一席话,不但当时蒙蔽了“圣君”,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溧阳人一直津津乐道史宰相的轶事趣闻,提到百丈沟自有一种亲切之感,但真正了解百丈沟前世今生的人,似乎也并不多。
    百丈沟始建于何时?无考。宋景定《建康志》载:“百丈沟又名百步沟,在县治南五里处,水源来自燕山,……沟水流入白云泾。”据此推测,百丈沟的兴建至迟地该在唐宋时期吧!百丈、百步均非实指,言其长也!沟是人工开挖的水道,百丈沟阔三丈左右,实际上是一条小河。白云泾又名白云溪,在县城之东十里戴埠港桥附近。遥想往昔,从“出云群石色,雨过半林容。”(清吴环《过燕山》)的燕山脚下,到“郭南流水绕山村,片片闲云带水痕”。(清宋鐄《白云溪》的白云溪畔,百丈沟沿途小桥流水、天光云影、村落农舍、绿树翠竹、土岗平畴、芳草鲜花……堪称城郊以南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长廊!
    满目温婉,一派生机的百丈沟是人们郊野寻趣的好地方,更是便民利农的幸福渠。在溧阳的水利建设史上,它是一朵光耀千古的奇葩,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嘉庆《溧阳县志〉载:“百丈沟又叫百丈沟坝,以前有坝三十四所,储水以灌高地。岁久淤塞,明弘治初年知县杨荣开浚八百余丈,中存九坝,灌溉不竭。”城郊地势,自西南燕山一线向东渐趋平缓,古人正是利用了这一天然条件,开掘了百丈沟并在沟上筑坝蓄水。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幅幅自流灌溉的水利风俗长卷:山水顺沟东流,在一道道沟坝处汇聚成一个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池塘,村民用水方便,农田浇灌快捷,“嬉嬉钓叟莲挂”……
    我总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今遐迩闻名、四季游人如织的天目湖,正是对百丈沟多种功能的传承和光大——风光如画的景致是如此,自流灌溉的水利亦是如此。只是天目湖的范围更广大、气势更雄伟、功利更丰厚、名目更繁多、声名更远播、前景更美好……你能不敬佩溧阳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改天换地的英雄胆识么?你能不深爱溧阳美丽富饶的山川风物么?
    我年轻的时候,亲见过百丈沟的光彩容颜,目睹过百丈沟的潇洒身影,感受过百丈沟的和谐温馨!我和朋友曾多次相约,在落日黄昏或明月初升之时,到百丈沟边漫步谈心。微风轻拂、碧水涟漪、游鱼翕忽、萍藻自得……远离了市尘的喧嚣,静听着自心的律动,“长沟流月去无声”,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的境界和享受啊!百丈沟,你留下了我多少青春的欢愉和梦影!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百丈沟仍是旧貌依稀。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古老的百丈沟万般依恋地日渐退出了现实的舞台,“事如春梦了无痕”早已难觅踪影了!但我深信,千百年来恩泽于民的百丈沟将长留在民间的传说中,鲜活在人们的脑海里,永载在溧阳的水利史册上,也铭刻在我忆念的深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平陵城   平陵村
下一篇:天界寺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