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首页 > 文化动态 > 列表

土得掉渣的高大上——市图书馆第二届书友会侧记
时间:2014-07-30 09:18:41   作者:姚爱娟   来源:    点击:

    “我们都说溧阳话”?作为溧阳人,当然说溧阳话,难道这也有什么好奇怪的不成?
    且慢,市图书馆的第二届书友会,恰恰以此为主题,硬是把土得掉渣的溧阳方言,生生做成了一个高大上的文化活动。这倒是值得大伙儿惊叹一下的。
热情
    卡卡是我认识近十年的朋友,药学硕士,大眼广西妹儿,溧阳人的媳妇。
    我在微信上帮着吆喝这个活动时,她看到了,说尽量赶过来。我知道,她每周要带儿子从城里坐9路车去天目湖玩,便劝她不必赶来。其实我内心里面,并没觉得她会喜欢这个活动,至少她到现在还不会说溧阳话,有时也经常听不懂。
    然而,当我在活动进行中,无意走到后排观众席时,她儿子希希像猴子一样窜到我面前,压低声音喊我:“阿姨——”然后,我顺着他的小手所指的方向,看到了卡卡正向我这边张望微笑。
    结束时,我问她啥时到的;她说,她很早就和希希结束了天目湖之行,没有迟到。然后她说:“呀,这个活动搞得太好了!以后图书馆的活动你多多通知我,我要带希希来感受感受文化的。”我说那是自然,心里忍不住为她赞叹。
向东是我高一时的同班同学;高二文理分科时,我去了文科班,以后便几无联系。
    在我走到最后排他朝我挥手时,我才认出已经微微发福的他。我奇怪他的到来,他说是在广良的撺掇下来的。广良是向东初中的同学,图书馆宋馆长的朋友。
    我同样对他能否有兴趣待到活动结束表示一丝怀疑。毕竟他是理科生,现在从事的又是金融业,还是被“忽悠”来的,对这个他真有兴趣么?
    然而,他认认真真,安安静静,一直等到史金荣先生为他签名赠书后,才带着一脸满足的表情,与广良一起离开。
    邹文与宋馆长也是好友,业余集邮,成绩斐然,还上过电视台的《平陵茶馆》节目。因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活动,他再三说抱歉,并委派自己的太太和女儿一起前来,还让她们带来了他主编的集邮报纸。
    我知道现在集邮的人少了,但我十分愿意帮他发一发这报纸,希望大家看到还有人在从事这项高雅的、文化气息浓郁业余活动。就像我们今天这个活动,不见得所有的听众来这儿都是因为喜欢;但是,出于一种热情、本着一种支持,很多人,就这么来了。
精彩
    整个活动设置的环节固然达不到完美,但现场效果还是可圈可点。
    除了用溧阳话唱歌、入诗,还有念童谣、考试之外,更有你讲笑话、我讲感受等互动性节目;加上溧阳话研究专家的点评、主持人优美的音质,所以整个活动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没有压力和拘谨,
    来自泓口小学的两个小学生,进行了一个类似相声的表演。她俩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你一言,我一语,把在场的观众逗得不时发出会心的大笑。她们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都来自的贵州,溧阳话对她们来说就是天书一般的外地话。但她们却把她们能够听懂、理解的溧阳话,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表达出来,甚至有一段简直就是相声中的贯口,真正让人感受她们下了功夫;也让人看到溧阳方言对她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强烈的文化冲突,但她们接受了,融合了。真好。
    洪超和洪香,都是溧阳市教育局从外地引进的优秀教师。洪超来自淮阴,是个“苏北佬”,在某高中教语文;洪香来自广元,是个“四川婆”,在某初中教数学。两人互不相识,却在“溧阳话八级考试”环节主动上场PK,争做“合格的溧阳人”。当然这个所谓八级话试题也是网络上东摘一个西摘一个得来,称不得规范,更是不够严密;但就是好玩,两个“洪”人,被主持人好好“红烧”了一把。“笑果”叠出。
    家住大营巷的水建群老人特意从金坛赶过来参加活动。主持人提出要观众讲讲因“溧阳普通话”而闹的笑话时,她主动上台讲了一个;后来,她又主动要求来一个表演唱《一部破脚踏车》,用的是早年间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曲的调;词却是自创的,讲的是破自行车带来一连串的倒霉事,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完全标准的溧阳话,听来真是爽。
    一些高中生和初中生也来到现场。他们一开口,观众就猜到了:竹箦那边的口音、社渚那边的口音,这跟城区周边的发音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再来个别桥的,再加个上黄的,那这溧阳话本身的多样性就更可窥见一斑了。
    我们的两位溧阳话研究专家,史剑新先生和史金荣先生,都对此次活动十分上心。他们讲了溧阳话的研究价值,更指出了溧阳话的发展趋势,意味深长,高瞻远瞩。史金荣先生带来了他去年刚出的《趣释溧阳话》一书,活动结束后人们都围着他求签名,居然掀起了一点余波。
遗憾
    主办方煞费苦心,不过是为了重新扩大溧阳方言的“知名度”,更是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进行一次尝试。
    然而再热情的付出、再精心的打造,依然无法掩盖溧阳方言日渐式微的窘境。
    比如,图书馆把活动信息发布后,即有热心网民建议不妨来个方言童谣。真是个好主意。于是主办方精心选了三条童谣《婆婆带我闯宝塔》《红朵朵花》和《女女回娘家》,请现场的三位小朋友来念一念。三位小朋友拿到稿子后都说不会讲,旁边的家长几乎是一字一句地教;可是他们最终说出来的,话听起来是溧阳话,味却全然不是溧阳味,顺畅不足,生硬有余。
    但其实,小朋友旁边的家长却都说得很顺溜。这个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小时候,晚上乘凉时,就是这些童谣陪伴着,所以一旦会讲终身不忘;而现在的小孩,已然被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等,从最自然、最帖己、最实在的话语环境中所剥离,本就极细的一根文脉丝线无法系上现代化奔跑的速度,“不会”也就成为必然。
    再比如,图书馆在网上发布信息,也在图书馆进门大厅张贴宣传海报。按理,溧阳有庞大的网民数量,每天来文化中心接送孩子跳舞、练武、写字、画画的家长也是十分多,所以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应该不在少数,然而主动参与者寥寥。甚至,宋馆长在他个人的QQ空间和微信上也发布信息,我也帮着转发;可是,“买账”的,还是我们自己多年的老友。
    也许溧阳人终究没有坐下来看书、听讲座的习惯,终究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自觉。如果是这样,“不来”也自是不必讶异的了。
 
    溧阳话是土的,土得掉渣;但为抢救、发展这个老祖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搞一些活动,却是令人起敬的高大上的行为。
    虽然搞一次活动,费心费力。但作为公益性单位,图书馆有责任,也有这个义务,为推动文化事业作些实事。
    支持图书馆,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土得掉渣的高大上

上一篇:素舞台,文艺范儿
下一篇:追寻故乡的原风景——市图书馆 “溧阳·记忆” 书友会散记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