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以一轮“幸福抓抓手”的小游戏作为开场。亲子双方各伸出一只手,一人将手掌朝下伸向前方,另一人将食指伸出并朝上点在伸出的手掌心中,食指必须与掌心接触。主持人说出特定的数字时,伸出手掌的人需要抓住另一人的食指,伸出食指的人要迅速躲避,不被抓住。游戏现场氛围十分热烈,各位家长与孩子也都对专注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经过一轮小游戏之后,宋老师先在现场随机选择了几位家长和小朋友,询问他们是怎么理解专注力的。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回答,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大人有着更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更倾向于从外在表现来表达自己对于专注力的认识;而孩子虽然还有些懵懵懂懂,但他们更擅长从内心、心灵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看法。
接着,宋老师介绍了一些理论知识:
1.专注力不同于注意力:注意力是人进行活动的心理状态,是先天就有的,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是一个持续且坚持自控的状态。
2.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专注力,例如:事物本身对我们的吸引程度、自身的身体和情绪状态、意志力水平等。
3.专注力训练的方法:做感兴趣的事、加强与人在连接中的互动能力、加强自身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合理地表达及控制情绪。
在交流了理论知识之后,宋老师与现场的亲子家庭共同进行了一项挑战:仅通过一只碗、半碗米,不破坏鸡蛋的形态,两个鸡蛋之间也不能有任何物体,能否将两个鸡蛋垒起来?
现场大家都专注于眼前的两个鸡蛋之上,不断地调整角度,寻找平衡点,希望可以成功将两个鸡蛋垒起来。最终,宋老师和几位家长和小朋友成功完成了挑战。
在活动的最后,宋老师对本次分享进行了总结,专注力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得到训练和提升的,家长只要合理利用好家庭教育,多点耐心、多点鼓励,做好带头和榜样作用,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帮助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孩子的学习、生活能力。
几位家长也主动上台表达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活动当天正值父亲节,由爸爸陪伴孩子来参加本次活动的,都收获了小朋友的一个温暖的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