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钩沉

首页 > 溧阳印象 > 史事钩沉 > 列表

宋晋墓被毁追记
时间:2008-05-17 10:29:22   作者:   来源:    点击:

      2006年5月3日,我们一行老少9人从杭州出发,来到祖籍地江苏溧阳。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到这里了。与第一次到这里的时间相隔正好一年。
因为事先有了准备和安排,这次约请来不少宗亲,还来了近十位村中的长老。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2岁,大多也在87岁以上。他们来到村委会的目的就是商议续修《崇仁里宋氏宗谱》的有关事宜。其中还有一位是特地从南京赶来的宋氏后裔二十一世孙女宋舒娅。在了解了有关家谱发现和相关研究后,她说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1969年春末,她因故正好在村里暂住。那年,她亲眼目睹了宋晋墓被毁的全过程。在大家共进午餐的时候,她叙述了这段毁掘旧墓的往事。
    在原宋氏祠堂的边上,就是现在的村小学的地方,宋晋墓也在那里。那天,只见村里老老少少来了很多人,大家围着大墓想看看墓里究竟会发现什么珍宝。因为当地的百姓知道宋晋是在京城当大官的(史载:宋晋,字锡蕃,号雪颿,溧阳人。道光甲辰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内阁学士。有《水流云在馆诗钞》)。有的说,宋晋因为犯法被皇上斩首了(《清史稿》记载:“同治元年,调仓场侍郎。南漕初改海运,岁额三百万石,自天津运京仓,偷漏飞洒,岁损米綦钜。迨军兴,江、浙郡邑沦陷,南漕起运才二十馀万石,而偷漏飞洒如故。十年以来,侍郎及监督官凡数易。晋受事,深悉其弊,因循未奏举。六年,事发,左迁内阁学士,偿米二万石。十二年,迁户部侍郎。十三年,卒。”),所以他的人头是用金子做的,等打开后就可以看到了。还有的说是用银子做的,因为他的棺材从京城到了南京时就被人偷换了。真是众说纷纭。
为了打开古墓,村里也叫了许多年轻力壮的宋氏后人在周围帮忙。有趣的是,当时在宋舒娅的眼里觉得好生奇怪,怎么眼前的这些年轻人大多身材高大,多在180厘米以上,可谓南人北相。当墓打开后,发现一个坛子,老人说是长明灯。可是就是没有一点油。坛子里全是清澈的水。有人把坛子拿开时,发现一条赤练蛇在惊恐中一溜烟游走了。大家发出一阵惊呼。
    起开石板,大家发现下面是一口木质细腻的紫色棺材。村长叫来四个大汉上去抬棺,结果棺木纹丝不动。于是又叫来四个,八个人用尽力气,棺木仍然岿然不动。只见豆大的汗珠串串地从大汉们的脸上往下淌。最后,村长又叫来八人,一共十六人抬杠,终于把棺木从墓穴中起出。
    可棺材抬出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大家就再也抬不动了。所有的人都象脱了力似的。也许是在场的老人们说的一些有关动坟开棺不利后代的话让大家懈气了。总之,棺木就这样放在原地。为了看个究竟,十余人抬来碗口粗的大木,对着棺头死命冲撞了多次才将盖板打开。
    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只见棺木中一个个头小巧,大约160厘米左右的老人和颜悦色地躺着,就象刚刚睡去一样,看不出已经过去百年的时光。再看头额,有一条镏金的薄片,也许是冠帽腐烂以后的遗留物。胸前有一块蛤蟆形白玉(据说此物现收藏于镇江博物馆)。身下是九件朝服。也许就是他当年在朝廷当官时最为重要和心仪的纪念物。大家把人从棺木取出放在一块竹排上,就一涌而上,开始疯抢起棺材里的东西。据说,这些东西可以逢凶化吉。当时舒娅的母亲也抢到了一件朝服,马上就把它披裹在多病孩子身上,据说这样可以驱赶走病魔。棺底还发现一些细小的朝珠,估计是朝服上的缀饰,有人拿去给孩子玩了。最后,大家发现制作棺材的木头很好(现在估计为坚实沉重的檀木,因当年宋晋在任上去世时被皇上赐祭葬),也拆解轰抢一空。
    等人们散去,大家发现原先拿来准备给宋晋装殓遗骨的小瓮根本无法使用。于是他的遗体只能放在露天里。当天夜里,一场暴雨袭来,墓地和遗体大多面目全非。次日,后人找来一口大缸,象和尚坐化一样将他放入缸中,因骨骼僵硬,最后据说是硬把腿骨折断才将其埋在自留地里。呜呼哀哉!
    听完往事,大家唏嘘不止。想起这一年来我考证家谱,索稽人脉,感慨良多。就上述南人北相一说,我也可以说出一些所以然来。因我崇仁里宋氏家族(今名新庄村,又名崇庄巷)肇始于唐天宝年间,因世迁祖宋陟(齐坵公)于天宝十四年任溧阳尉而定居溧阳。我先祖唐代名相宋璟系河北邢台南和人,因此他子孙自然出身北国。当时他的孙子宋齐坵亦当在北方成长,根据家谱资料和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一诗参互考证,宋齐坵来溧阳时年龄当在四十岁左右。因此,我宗实际为北方人。所以这天我在溧阳见到的族中长老中有一半以上身高在180厘米左右,这在南方各地甚为鲜见,是为明证!还有,据宋舒娅说,以前他在溧阳宋家生活,祖辈们家里尽是面食家当,喜欢制作各种面食,而且口味纯正,也是说明我宋氏还保留了不少北方生活习惯。而溧阳地处江南,以米食为主。
    为了考据有关崇仁里后人的情况,我们还专门去宋氏坟地探视了一番,发现宋晋后人已经重新做了一座宋晋与夫人的合墓,只是墓碑坟头过于简陋,与其身份不符,惜哉!
    好在目前发现和传承的宗谱中仍完整地保留有《水流云在馆诗钞》二卷、《奏议》一卷、《宋少司农年谱》一卷(由其三弟宋颐与侄子宋文蔚编撰),还有清《国史馆列传宋晋》及当时的名贤撰写的有关宋晋的传记多篇。这样,我们和后人仍然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研究有清一代名臣宋晋。为不至湮灭这段历史,匆匆追记于上,以待后人究考。

                            崇仁里宋氏二十二世后裔(杭州支六世)
                                    2006年5月6日恭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丹青妙笔写人生——记老一辈艺术教育家姜丹书先生
下一篇:溧阳宋氏合谱叙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