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遗存

首页 > 溧阳印象 > 文物遗存 > 列表

帐墓
时间:2009-09-25 15:10:12   作者:   来源:    点击:

   社渚镇向西北10多里到河口集镇,又向东5里许,到帐墓。帐墓是一个自然村,位于三塔荡南畔。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三塔荡,宋代以前周围四十里,上承升平湖水,下注南渡荡。据说三塔荡是古梁城所在地,又称梁城湖,又因有三座佛塔倒映湖水之中,时人名之曰:三塔荡。据《金陵志》,三塔寺古称“三塔大圣院”,旧有三塔,相传有一高僧圆寂此地。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宋朝治平年间(1064-1067年),有一位有尚在三塔寺旁边建寒光亭。到宋朝末年,三塔与寒光亭相继湮灭了。
    南宋状元张孝祥游历三塔荡,吟诗名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欧一片。南宋宰相周必大游历三塔荡:弥望皆湖田,院在水中,寺宇敝甚……。据记载,乾隆初,因水涨弥漫,舟行失路,建十石柱为标志,嘉庆六年,复建十石柱,舟行便之。
    三塔荡,万顷烟波,水光潋滟,风卷银涛,浩渺接天,有芦苇浅滩,群鸟翔集,有农耕鱼猎,水草丰美。
据说,宋代初年,古中江岸边的溧阳濑溪村,居住着国子监助教韦慎,助教是国子监的教师,负责教导学子的修身养性、崇志广业事宜,官位在从七品上下。韦慎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韦哗,二儿子韦谈,三儿子韦刚。那年,二儿子韦谈学有所成,赴任宁国儒子训导,训导与教谕共同负责县学所属生员的管理与课业,还要掌文庙祭拜,官为正八品,都是官微俸薄的冷官。途中,韦谈乘舟从古中江向西,行经三塔荡,看到三塔荡山明水秀,渔歌问答,百姓安居乐业,甚是感慨万千。后来,因朝廷政局动荡,战火频传,韦慎就离开京城,濑溪老家是不能回去的,于是他带着二儿子韦谈,父子俩隐姓埋名,漂漂泊泊,寻找安妥之地。一天,儿子韦谈想起了三塔荡,父子俩又山路陆路水路辗转来到三塔荡。三塔荡南畔,有一方高地,高地上树木葱郁,鸟语花香,高地周边,湖水碧波荡漾,于是,父子俩人就在这方高地上构筑茅屋,以挡风雨烈日,开垦种地,捕鱼捉虾,以为生计。不到两个春秋,父亲韦慎因病亡故,儿子韦谈就将父亲埋葬在高地西边的土地上。韦谈自幼是个孝子,父亲死后,为报父养育之恩,便在父亲的坟墓上架起帷幕帐幔,又在墓旁守孝三年。韦谈的孝子事迹,感动了三塔荡当地百姓,风淳俗美的三塔荡百姓们便把这方高地命名为帐墓。
    在帐墓,韦谈子孙兴旺,世世代代。后来,帐墓又迁来朱姓人家。韦姓嫁女朱姓,韦朱联姻,生生不息。这就是帐墓村的来历。
    早年,韦姓建起韦氏宗祠,宗祠三进,每进高敞,七木落地,正门朝南,门楣匾额“一经堂”,有门联,上联:一经传旧德,下联:五字擢英豪。一经指老子的道德经,五字含仁义礼智信。正厅木柱有楹联,上联:谟在京兆兄兄弟弟百垂汉堂真滴脉,秀发濑溪子子孙孙怀振邹鲁旧家声。楹联透露出韦氏先祖的信息:先祖在汉朝廷做官献谋略,兄弟一脉相承;老家在山东孔子的故乡,子孙出秀濑溪。濑溪在今溧阳北河边的濑溪村,也是一个古老的水乡村落,据说韦慎父子原住濑溪。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正值夏季,在阴凉的韦家祠堂里,帐墓年近八旬的韦德高老人,老人说他18岁就当帐墓的农委主任了,他从家里捧来一叠他费尽周折珍藏多年的韦氏家乘残卷,家乘就是家谱,族谱。韦氏家乘是民国甲子年(1924年)续修刊刻的版本。祠堂里聚集着帐墓的老人,老人们翻开了过去岁月里记忆的情景。
    旧时,韦家祠堂正厅上悬挂许多牌匾,正厅正中,有:孝义堂,正厅两侧,有父子丞相,群英领袖,拔贡(科举制度:由地方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韦家祠堂正门两侧有高大宽厚的圆满形倚门石,正厅前天井里有两棵柏枝树,柏枝谐音百子,柏枝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站在社渚水满山岗上,隔开10多里路,还能看见韦家祠堂里的两棵柏枝树,后厅天井里,有一棵古老的桂花树,每年农历八月,桂花飘香,随风飘落的金黄色桂花米,韦家女人都来拾取,用白糖伴和,过年时包香喷喷甜滋滋的桂花糯米团子。韦家还有四座小公堂,早已拆毁了,不见影踪了。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朱家也有一座大祠堂,在韦家祠堂东南边,也是前后三进,前两进倒塌了,残剩些墙基,墙基上爬满藤蔓,墙基内一片荒草杂树,村里知情者说,朱家祠堂正门上曾经悬挂匾额:瑞子堂,只是读音,也记不清字样,估计是“瑞子堂”三字,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祠堂里也有一棵桂花树,后来不见了,也不知是人为砍掉的还是自然枯老的,现在连树根也找不到了,后厅还在,木构高屋,空空荡荡,梁雕吉祥图案,柱刻画楹联:家法本王章慎终追远□□□□,人伦原天性爱亲敬长□教可成。方框里的字凿掉了,木柱上留有沧桑。朱家还有两座小公堂,拆毁了,也不知何年何月。朱家祠堂后也有一口古井,是朱姓族人饮用水井,前几年填塞了,石井栏也不知何处,古井处已牵满瓜藤,蜂蝶在古井处纷飞乱舞忙碌。
    韦家祠堂与朱家祠堂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石街路,大块青石,光滑,有的破裂了,有的缺损了,留下了岁月的履痕印迹。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石街路西首,曾经有一座贞节牌坊,也不知为那朝那代那位节妇而立,20世纪50年代,提三塔荡水灌溉稻田农作物,要建造洋车垛,洋车即船载柴油抽水机,建车垛要石料,湖荡水乡,哪里有石料,于是就把村西北墓地上的石碑挖掘起来筑车垛,又拆卸石构贞节牌坊,韦慎的墓碑,石祭台,韦慎子孙的墓碑,都筑了车垛。韦慎墓前:株树,墓左:檀树,墓右:朴树,这三棵老树,都是当地古老的树种,锯倒了。韦慎墓前,有三座小墓环绕,是他的三个儿子,儿子拜父,父视孝子,生如此,死亦如此,慈也,孝也。
    传说,早年三塔荡发大水,白浪滔天,浪涛涌推着一块木牌,推推涌涌,到了帐墓的岸边,韦朱两姓长者见木牌上刻着祠山图样,以为神圣,于是焚香化纸,虔诚供奉于祠堂。从此,韦朱两姓祠堂里不仅供奉自己的祖先,而且轮值供奉祠山图样。祠山,是治水之神,也是丰收之神。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时及三更,主持长者一声响锣,韦朱男性族人就要起身,时及四更,主持长者又一声响锣,韦朱男性族人齐集在祠堂里,然后,主持长者捧祠山图样木牌在前,鼓乐高奏,锣声齐鸣,火铳惊天,又有罗伞旗帜尾随,100多人的祭祀队伍,绕村巷走田埂,祀风调求雨顺,实五谷满丰登。
    村上有句俗语流传至今:除掉苏州杭州天堂,就是帐墓芦塘,要吃鱼,拿粪勺头狂狂,没柴烧,脚踢芦桩。俗语的意思是,帐墓是个好地方,也是个生活的天堂。帐墓,帐墓人读音:作姆。是方言。
    多少年来,帐墓韦朱两姓族人,平平安安生活。到了太平天国年代,“长毛”进村,大开杀戒,帐墓人躲进三塔荡的芦苇丛中,还不能避死难,就都远远逃走了。“长毛”失败后,先有十八个逃难的悄悄回帐墓的家,后来又有帐墓人陆续回家,家,人丁稀少,帐墓,破败不堪,于是,幸存者开始重建帐墓的家园。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鬼子又进村了,帐墓人又遭劫难,当时,村里有新四军战士抗击鬼子,有一位战士,年纪很轻,被鬼子枪击死了,帐墓人悄悄安葬了他,还记住了他,后来,又为他树起了烈士墓碑。
    天地造化,周而复始,包涵着种种机缘,值得每个人感恩,值得每个人敬畏。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如今,帐墓有380多户,人口1600多,以韦姓朱姓人家居多。韦家祠堂还在,前后三进,修缮的痕迹显然,据考证,是明末清初的建筑,梁柱均为楠木,横梁上刻有《清明上河图》等图案,至今仍清晰可见,只是颜色褪了。早年悬挂的匾额已不见了,匾额上称誉的父子丞相指的是谁?群英领袖指的又是谁?拔贡何许人也?都淡忘了。祠堂灰暗的墙壁上,墨笔书写八套锣鼓经,每当村民依经敲锣打鼓,是念想韦谈孝子?还是祭祀治水之神张勃?也许兼而有之。祠堂东侧,有一古井,说有千年了,井栏内圈,有提井水的绳索磨砺的深迹,古井水清澈,村民仍在饮用。韦氏父子的墓也平掉了,坟影墓踪也找不到了,可代代传承着孝子故事里的传统道德文化精神。祠山祭仪,时断时续,断断续续,寄托着帐墓人质朴心灵空间里的美好愿望。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时间可以带走很多东西,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在时间面前显得十分脆弱,然而,帐墓人依然坚守礼敬,依然坚守虔诚,只是时间的尘埃在一辈辈人的额头上轻轻掠过,虽然有些许怅然若失流淌在村头的闲话里,流淌在残剩祠堂深院的空间里,但他们依然能在模糊的记忆里,说起祖上的荣耀,依然能在古纸堆中寻章摘句,引发思古之幽情。
    这荣耀,这幽情,是帐墓人的遐想,也是帐墓人的佐证。
    帐墓,神采了血脉;帐墓,精彩了村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白云回望石屋山
下一篇:淳化阁帖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