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遗存

首页 > 溧阳印象 > 文物遗存 > 列表

淳化阁帖
时间:2011-07-20 14:03:56   作者:   来源:    点击:

淳化,宋太宗赵灵年号;阁,宋太宗藏书之阁;太宗以年号名阁,因称淳化阁。帖、名人书法之拓本。宋太宗集宋以前帝王、名臣、法家之法帖藏于淳化阁,故称淳化阁帖。

    宋太宗曾将这部淳化阁帖刻在枣木板上,然后以拓本赐给王府亲族及文武大臣,盖取古帝王之待功臣锡土地、锡弓矢之意。迄宋太宗淳化壬辰三年(公元992年)夏历十一月四日,始将所集历代之法帖摹勒上石,至淳化甲午五年(公元994年),历时三载方始完成。又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王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将法帖编为十卷。都有标题,标明书者姓名。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法,第二、第三、第四叁卷为历代名臣的字迹,第五卷是古代名家的墨迹,第六、第七、第八叁卷系东晋大书家王羲之的笔迹,第九,第十两卷是东晋书家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的手迹。珍贵的淳化阁帖。

    甓桥虞氏之有淳化阁帖,缘因甓桥虞氏始迁祖虞维,字敦素,于南宋绍兴时由丹徒黄沂坝迁来甓桥卜居,甓桥始有虞氏。敦素于宋授宣议郎之职。娶宋赵氏郡王之女郡主为妻。郡主能文能诗,尤工书法,有钟王笔意。王府内外把她比作东晋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书法家卫铄。赵郡王府亦曾获赐淳化阁帖。赵郡王获帖后,原藏于内库,很少外传,但郡主深得乃父心爱,视为掌上明珠,故得常入内库欣赏。郡主本爱书法,看到这付阁帖自然十分欣喜,于是征得她父亲同意,将法帖移诸她的书室,朝夕观摩摹临。到她出嫁时,她父亲知爱女平时对法帖爱不释手,便把这件珍品作为妆奁,随郡主来归虞氏。故我甓桥虞氏有此阁帖。

    由于世事沧桑,到明朝时天下所藏淳化阁帖原拓本,大都损残佚亡,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乙卯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八月九日由肃王府通令将全国残存的淳化阁帖拓本送京会核审阅,重新摹刻上石。当时虞氏珍藏的拓本,犹保存完整。虞氏当即通过烈祖至交明臣温如玉将所存拓本呈送肃王府,经肃王审定依此拓本勒刻于石。所刻之本称“肃藩本”或称“肃府本”,简称“肃本”。此即我甓桥虞氏现所保存之淳化阁帖石刻。

    帖勒石后,保存虽易,但历代虞氏子孙仍以“族中宝”视之。迨至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革命军起,由于战事频临,虞氏族人为确保“族宝”,众议选族中望户每户善事分管两块,但在太平天国失败后,虞氏族人能安然返里者十不四五,为此石刻亦遭损失,十去其一。现存的计一百一十八块,其中完整的四十七块,破损的七十一块。其中梁武帝、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张旭等大书法家的手迹,仍一一可睹。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宗族重修宗谱时,为永保淳化阁帖石刻,虞氏族人倡仪将所存的淳化阁帖石刻镶于虞氏宗祠“庆远堂”的一间平房墙上,藉以永存。石分六层并列于三面壁上。由封山先生(虞徵庸)为阁帖写了一篇《淳化阁法帖记》的序文,也勒石刻予该阁帖之首。惟此石刻终因残缺不全,又未经专家鉴定整理,所以它的排划次序,可能已有混乱。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左右,虞氏刊印阁帖出售,售价每套五元。当时闻讯来购者时不乏人,颇极一时之盛。此讯传及上海,为商务印书馆得悉,曾派员专程来甓桥愿出重价洽购全付石刻,虞氏子孙认为此系我国古代珍品,族中之宝,存之不易,未予同意而作罢。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我虞氏宗祠虽大部遭到日寇焚毁,惟此平房幸免于难,故淳化阁帖石刻也得以幸存。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淳化阁帖又几因“破四旧”而遭破坏,幸赖虞氏族人将石刻粉上石灰,把平房堆满杂物,从此闲人不得入内,方使这一珍品又得保存。

    1981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方将房中杂物清理出屋,同时把所粉石灰全部洗刷干净,从此历经沧桑的阁帖碑刻又得重见天日。前来观赏者终年络绎不绝。当人们站在这套存之不易的淳化阁帖之前,看到历代书法名家各具一格的高超艺术,莫不惊叹。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帐墓
下一篇:风流史侯祠

版权所有  2001-2012  溧阳市图书馆 http://www.lylib.net.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资料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育才路55号  |  邮编:213300  |  电话:0519-87282838
】  【苏ICP备110343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330号

返回顶部 用户问卷调查 加入QQ群
关注溧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享用随身的图书馆服务